章賽飛
摘要:在傳統課堂中,都是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模式造成學生變相成為教師操控的“機器”,不會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問題意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思維也更為活躍。因此,我們要努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有趣,給學生創造不斷提出問題的機會。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他們才會積極地去探索求知,從而提高創新能力。本文針對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提問的現狀,提出了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提問意識;培養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啟蒙作用,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學習體現一個人的理解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可以為小學語文課堂帶來新氣象,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加強思考的深度,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問題意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當前教育模式正處于由傳統模式向新模式轉變的過程,但還存留著傳統模式的一些弊端。傳統教學實行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老師將課本內容教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很少有可以提問的機會,有問題也是點名指定學生作答,其他學生根本沒有機會表達不同的觀點,教師沒有完全盡到解惑的責任。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師都更加重視培養小學生提問的意識,但是這種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的方式還有些機械,沒有充分體現出它的優勢。雖然新課程改革還在進行,但有些地區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還是高高在上,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導致學生都不敢提問,思維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師只顧著傳達知識,沒有考慮到培養學生能力這一環,學生在課堂上不會提出疑問,這是教育的一大敗筆,沒有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當下,學校和老師要盡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
二、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好奇心重,容易對各種事物產生興趣,但是他們在課堂上卻不敢提出來。教師應創設合理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設置問題情境也要注意一些細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還要能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可以立足于現實生活,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現狀的習慣,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減少自己講解的比重,精煉語言,給學生留足思考空間。遇到問題先讓學生作答,之后針對他們的答案經行分析總結,促進學生提問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2.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
大多數人都認為嚴師出高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是很嚴肅的狀態,小學生膽子小,他們會因此害怕和老師溝通,在課堂上也不敢主動發言。教師應循循善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拉近師生的距離。當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應可定表揚,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的尊重,從而更加愿意提問,擴散思維,提高創新意識。老師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給出的答案,要仔細斟酌,不能全盤否定或肯定,不要限制他們的思維界限,讓他們體驗到知識的多樣性。
3.營造活躍的氛圍
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催生”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與學生加強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去提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營造輕松的氣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主動發問讓學生來回答,之后讓學生提出問題,老師來回答,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小組里互相提問,各抒己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意見的機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加深他們對課文和人物的理解。
4.培養方式視水平而定
小學一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的認知水平都不一樣,所以要設置不同的培養方法和目標。一二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對新環境很好奇,是培養問題意識的最好時期,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讓整個過程變得有趣起來。三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個性突出,教師可以給表現良好的學生一些獎勵,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讓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對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教師應鼓勵學生互相討論,自主思考,教師也可以加入,對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學生由此得到進步。
三、結語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新課程目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小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而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把問題意識融入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小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培養能力。問題意識的培養對小學語文教學及其重要,教師應學會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引導他們發散思維,使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