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瑩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本化教學理念打造小學語文高效的閱讀課堂。通過采用生本化理念來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并提升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滿足學生的內需。本文圍繞如何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進行闡述,旨在讓閱讀進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以生為本;閱讀;教學;內需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提高自身素養、積累文學底蘊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閱讀教學的指導工作做好。幫助學生從小就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用閱讀豐富自己的內涵。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把握文本主旨,積極與他人進行對話,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入探討,從而達到促進學生思想交流的效果,深化對文章的感悟。
一、 關注動態生成,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根據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構建出學生可以廣泛地發揚自身個性的平臺,讓學生在一個尊重個性存在、允許思維多樣化、鼓勵發出不同聲音的環境里學習,唯有如此,才能完完全全地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精神,讓學生獲得一個能夠自由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更應當多多關注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見解,從而尊重學生的思維獨特性,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遇到學生有不同意見的情況時,教師不要直接加以否決,而應當認真地加以分析。學生每一次的獨特發聲,都能夠擦出創造力的火花,同時也能夠促進動態課堂的生成。例如,在教學《懷素寫字》這一課文中,第三自然段就是“以生為本”的閱讀教學的體現,教師要求學生組織語言把自己對這一自然段的讀后感加以描述,讓學生通過自己和文章最自然、最原始的接觸后產生的感受,來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不是機械地按照固定的標準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造就了一個靈活的動態課堂,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
二、 引領品讀體味,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
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往往沒有獲得足夠的閱讀機會,他們難以擁有理想的閱讀時間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這樣一來,想保證他們的閱讀質量也就無從談起了。對于教師而言,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就應該把閱讀的自主權徹底交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盡情地閱讀,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讀有益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好書。而教師最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教會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如分角色讀、默讀、齊讀、對讀等,讓他們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來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從而讀出質量,讀出品味,保持對讀書的興趣和信心。例如,教學《他的紅圈圈最多》時,教師安排了三種不同的讀書方式,讓學生逐一實行:(1)自讀。學生自行進行初步閱讀,重點尋找文章的主旨內容。(2)輪讀。安排幾位學生朗讀不同的自然段,并觀察他們對文本的了解程度。(3)試讀。要求學生揣摩文章的情感,并嘗試將情感帶入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4)議讀。一邊閱讀一邊議論,探究課文是如何講述鄧小平爺爺認真刻苦學習的,并思考怎樣學習鄧爺爺的這種精神的。(5)學生找課文中有哪些關聯詞,并在閱讀中加以比較。
三、 自主閱讀,激發學生閱讀中創造性
在傳統學模式中,課堂永遠是教師的課堂,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為主導,學生要做的只是認真聽講、記好筆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過于單調、乏味,而且學生的學習性質是被動、機械的,他們只是一臺學習的機器,教師讓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缺乏應有的學習主動性,更缺乏師生之間必要的交流。尤其是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師生之間的交流顯得更加重要,在讀完一篇文章后,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讀后感,否則便談不上取得了效果。不僅如此,如果缺乏必要的交流,時間久了后,學生的主動性也會逐漸萎靡,逐漸喪失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倡導自主閱讀,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拓寬他們的閱讀面,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北風和小魚》時,有的學生善于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大多數學生都會得出北風是邪惡的、壞的,小魚是勇敢的、好的。在他們的眼中,一個人包括動物、植物等等不是壞的就是好的。一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都是些單純的孩子。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個故事在不同的人讀過之后應該產生不同的想法教師便意識到學生不僅認真地研讀了課文,而且還可能產生創新的火苗,于是就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激發他們在閱讀中的創造性。
四、 以生為本,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層次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多閱讀課外書籍,廣泛地涉獵不同類型的優良作品,通過課外閱讀來增長自己的見識,積累深厚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學生在課余時間大量地進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增加詞匯量,而且還能夠優化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遣詞造句、語言組織方面更上一層樓,提高自己的語言與文字功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文學的獨特魅力,用閱讀來熏陶自己的靈魂。例如,教師可以把易于理解的文章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在講故事的氛圍中增強閱讀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安排高質量的讀書活動,為學生的讀書成果提供一個展示、檢驗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從中獲得滿足感與認同感,同時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檢查和總結,不斷鞏固自己的讀書成果,有動力去閱讀更多的書籍,不斷拓寬閱讀面。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要以滿足學生內需為核心任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思想內涵,提高核心素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靠教師進行巧妙的引導,讓他們在閱讀中激發自己的創造潛能,用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來增強自己的人文內涵,不斷積累優秀的語言和文字功底,提升自己的閱讀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2]王文.實現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探討[J].新課程,2015(12).
[3]丁鳳秀.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快樂閱讀,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