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冏
摘 要: 在當代社會中,新的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教學方面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由于兒童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進而激發了學生對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基于小學生的這種天性,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關注課堂教學活動,要特別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問題,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力。跟著新課改的步伐,讓學生輕輕松松地走進課堂,快快樂樂地走出教室。
關鍵詞: 語文教學;新課改;自主性
小學生自幼天真活潑好動,有極強的好奇心,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學生這些心理特征,在教學環節中要采取多樣式教學吸引學生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也就是構建一個愉悅輕松的語文課堂,充分展現學生的自主性,讓語文課堂“樂”起來。
一、 游戲教學導入,讓課堂活起來
游戲、玩樂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提升學生的娛樂感,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智力、體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的《小青蛙》時,教師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教師說:“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小謎語?!睂W生一聽猜謎語,個個都豎起了小腦袋,等著老師說謎語。“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們就大聲說道:青蛙。這個小謎語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教師又說:青蛙穿著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嗎?教師這樣的提問又再一次激起了學生對學習《小青蛙》的興趣。又例如在講《一個接一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學生了解傳遞花的過程,感受傳遞過程中的快樂,從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進而導入新課。為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自由的表達觀點與情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游戲化課堂中來,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娛樂感,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消化。
二、 多媒體課堂教學,引領快樂課堂
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科,同時也是我們的母語,小學生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這門學科,所以教師有必要采用多樣式教學使學生避免對學習語文產生厭倦甚至抵觸心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減少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壓力。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引入大大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教師在講到人教版一年級小學語文《春夏秋冬》時,教師可以配樂播放美麗大自然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接著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有關春夏秋冬的四幅圖片,給學生直觀的認識,讓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自主交流對四個季節的了解。老師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侃侃而談,之后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指明學生認讀,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字音糾正,強調“風、霜”是后鼻音,“春”是翹舌音。檢查完學生的自讀情況后,教師圖文結合,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片上都有什么。學生專注地看著圖片,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爭先恐后地舉起手,小紅說:“春風姐姐吹了一口氣,就染綠了大自然?!狈挤颊f:“夏天是個急性子,經常會下起暴雨?!丙慃愓f:“秋天天氣變涼,小草和樹葉上會結霜?!毙娬f:“冬爺爺送來了雪花的禮物,小朋友們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啦!”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說的可認真了。有的學生一邊說一邊做動作,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圖片的場景中,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又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 模擬情境教學,體驗興趣課堂
模擬情境教學以其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欲望,把枯燥的語文知識放在逼真的環境中,為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空間,使味如嚼蠟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活潑,這正好迎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講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時,可以讓學生準備道具:樹、鳥窩以及喜鵲,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模仿的過程中體會樹和喜鵲心情的變化,感受到他們由孤單到快樂的情緒變化,進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鄰居與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團結合作,互助友愛。模擬教學情境不僅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知識,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調動學生積極快樂的情緒,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發展。
綜上所述,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愉悅的學習氛圍,運用多樣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能使學生善學、會學、勤學、樂學,讓我們的課堂“笑”起來。
參考文獻:
[1]楊茵.活用“鄉土文化”,優化中職語文古詩詞課堂[J].教育現代化,2017(15).
[2]周方貴.如何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學教育(下),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