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霞 劉景珍
摘要:從互聯網的普及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適應了新媒體時代全球一體化信息環境。新媒體時代下,信息互動為社會發展帶來便捷的同時,其傳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偏差性等特點也使信息安全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基于新媒體環境與信息安全現狀,分析探討了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提出維護新媒體時代信息安全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105-01
一、引言
新媒體觀點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利用數字和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衛星網絡、移動通訊等平臺,以網絡、智能手機、移動電視等媒體方式,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猛,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統計,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大7.0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1.76億,占總體網民的24.8%,其中政府微信公眾號的使用率為14.6%,政府微博與手機端政務辦事各占6.7%、5.8%。由此可見,新媒體陜速成長,并滲透到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類信息資訊,還能夠與信息發布者通過評論、轉發等方式進行互動和實時溝通,使信息傳遞更加便捷、互動性強。
二、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對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這并不表明我國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強國,新媒體在提供大量信息便利的同時,網絡信息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突顯現出來,突出表現在,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力相對較弱、核心技術相對落后、網民的信息安全意識淡薄等方面,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新的挑戰。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任組長,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及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或就沒有現代化。這也表現了當前我國信息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國在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妄圖西化、分裂我國的圖謀從未停止過。世界各國早已意識到網絡信息技術的主導作用,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調整相關安全政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第一次會議上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及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充分表明當前我國對信息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只有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和防范,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穩定發展。
三、維護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安全的對策
1.首先,網絡安全防御能力有待增強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優勢,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控制力,實現信息資源控制,肆意窺探私人信息、實施網絡竊聽。“棱鏡門”事件讓世界為之震驚,通過棱鏡項目,美國可以實時監控電郵、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和社交網絡資料細節,甚至可以實時監控一個人正在進行的網絡搜索內容。據悉,自2009年以來,美國已針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網絡入侵活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回答記者關于網絡安全問題的提問時說,中國是網絡攻擊的受害國,每個月有1萬多個網站被篡改,80%的政府網站受到過攻擊,這些網絡攻擊主要來自美國。這也為我國的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為此,我國應盡早制定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加強網絡安全的防御能力和控制能力,保證社會和諧、健康、穩定地發展。
2.其次,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有待創新
信息技術革命是當代最重要的科技產業革命,推進核心技術創新是從根本上增強中國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打破西方技術和軟件壟斷的關鍵。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微軟和英特爾公司結成的Wintel聯盟,逐步壟斷了IT核心技術,掌握著世界互聯網的控制權。以CPU為代表的微電子和集成電路技術;以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軟件為代表的應用軟件;搜索引擎技術,以及網絡服務器和路由器,這些核心技術都由美國把持,一旦有需要,美國政府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各個領域的情報。由于自主研發和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我國在國際互聯網領域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國際話語權有限。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完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國互聯網發展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因此,只有堅持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為產業實力,才能在互聯網領域的國際合作競爭中占據主動權。
3.最后,國民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新媒體時代使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和傳播信息,人們在瀏覽和發布信息,填寫網站注冊信息的同時,也在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2015年央視3.15晚會中報道的網絡侵占個人信息造成的損失令觀眾為之震驚,個人隱私被暴露,權利受到侵犯,這是信息用戶在使用和傳播信息過程中始料未及的。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識和保護措施,人們工作期間登陸網絡社交平臺,瀏覽網站、網上購物等也會給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門戶網站帶來安全隱患。因此,要提高國民信息安全意識,從而促進國家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環境的改善。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大量信息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困擾,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國家、社會、公民和媒體要協作努力,共同應對信息安全的問題與挑戰,才能營造安全的信息環境。只有不斷提高網絡安全防御能力,推進核心技術的創新,提高國民信息安全意識,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才能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讓信息傳播變得更安全可靠,實現各個領域的持續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