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 廖廷悟 邢詒俊 韓志雄
摘要:本文總結了三亞市金融機構應用金融科技的情況,并給出了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應用;金融機構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292-01
金融科技目前發展迅猛,各種應用也如火如荼,三亞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排頭兵、海南自貿區(港)探索的重要陣地,各家金融機構也紛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金融科技作為核心發展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業務競爭力。
一、目前應用情況
(一)利用云計算整合全行IT資源池。
光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依托總行及海口分行構建的基于全行資源池化的私有云平臺,通過總、分行兩級資源池的云化部署,實現了全行資源池的統一管理、統一監控、集中運營和彈性調度,節省IT基礎設施成本,提高IT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業務連續性及可用性奠定了基礎,同時提高了金融服務便利性。將分行層面主要系統上移至私有云平臺,讓系統的健壯性與靈活性得到大幅提升。
(二)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客戶實現精準營銷。
海南銀行、平安銀行等搭建客戶關聯關系與分析系統,使用大數據、知識圖譜、數據展現等先進技術,實現客戶族譜自動識別、客戶內外部信息全景展現,建立了大量客戶標簽,精準分析每一位客戶,描繪出他們的專屬畫像真正實現對客戶的全方位管理。根據客戶的交易記錄與風險偏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投資組合方案。基于客戶大數據分析形成的三百六十度客戶視圖以及多個標簽的基礎上,實現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和精準營銷,提高了客戶的轉化率。同時將加強對大數據的整合、挖掘、利用,通過多渠道的整合,利用數據建模成果配合多渠道CRM系統搭建的協同營銷機制,以全面提升全行工作效率。
(三)利用大數據加強風險防控。
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等基于總行提供的大數據平臺,利用數據積累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有效的智能化風控體系,為三亞分行的風險防控提供了強大保障。以信貸為例,貸前一識別貸款人信息的真實性、貸款人的還款意愿與還款能力,貸中一通過監控貸款人的行為數據及時發現異常,貸后一通過反饋數據補充信用評分。在反欺詐領域運用神經網絡模型防范客戶欺詐,實時判斷電子銀行每筆交易的欺詐風險,有效防范了客戶資金損失風險。
(四)利用智能柜臺等人工智能手段提升業務效率及客戶體驗。
一是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逐步完成網點智能柜臺全覆蓋,智能柜臺采用了先進的用戶交互技術和便捷的操作流程,涵蓋了大多數的非現金業務種類吸引客戶主動瀏覽、試用、比較各類金融產品。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智能柜臺有針對性的為客戶推薦合適的金融產品,降低客戶的選擇成本,提升客戶的使用體驗;再輔以工作人員講解、推薦,充分挖掘特定客戶的金融需求,急客戶之所需,將客戶的需求轉化為實際業務,解決客戶實際需求,助力實現普惠金融目標。智能柜臺的推廣使用,不僅提升了服務水平,提高了客戶滿意度,有效提升客戶體驗,大大減少了業務辦理及客戶等待的時間,也有利于優化整合人力資源。智能柜臺上線后,原屬于人工柜臺處理的業務遷移至機器處理,柜臺人員相應減少。通過不同崗位技能培訓,實現員工崗位和職能轉換,更大力度發揮人力資源價值,促使營業機構從“操作型”網點轉變為“服務型”網點。
二是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使用了廳堂智能機器人,該設備內置人工智能芯片,通過無線網絡系統連接至總行云平臺,進行實時數據分析,解答客戶的問題,同時提供一些簡單的日常服務,為大堂經理減少大量的日常工作,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三是在ATM取款等業務辦理中推廣身份人臉識別,提升識別準確率,降低運營風險。
(五)利用移動互聯提升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一是中國銀行、平安銀行等依托總行開發的移動客戶端軟件、手機銀行以及網上銀行、微信小程序等,利用生物識別、遠程音視頻技術、物聯網等技術不斷增強客戶體驗,為客戶全面的移動互聯服務,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辦理大多數的銀行業務。借助APP重建移動端生態體系,重心從銷售向服務轉變,打通內部業務,改變傳統產品及服務模式,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面向中小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中小企業轉型;深耕產業鏈金融服務,實現鏈條生態全覆蓋;順應實體經濟電商化轉型趨勢,服務各類產業電商平臺。
二是國開行、工商銀行等推廣使用總行開發的移動辦公應用系統,在手機上實現郵件提醒、郵件處理、檢索全行通訊錄、網訊要聞推送和網訊資訊瀏覽、文件查閱、流程審批等功能。對改進工作作風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辦公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是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與天然氣公司合作開發,推出代繳燃氣費的業務,在任何營業網點,均可進行自助繳費,使用過程方便快捷,并且推出一款移動式自助繳費機具,解決了小區返島“候鳥”排隊等候辦理業務的現象,真正實現足不出戶,在家即可辦理天然氣繳費。利用云繳費讓三亞轄區的電費、有限電視費、出租車加氣繳費、三亞中法水務水費、海航學院學費、三亞年輪小區、榮耀世紀大廈等物業單位的物業費等一大批繳費業務都通過云平臺繳存。
四是建設銀行與三亞市政府、三亞市工商局、三亞市信投等多個相關部門就智慧海鮮市場建設開展合作。為經營數量較大的攤主安裝智慧衡器電子秤,將聚合支付、龍商戶等結算方式集成于電子秤中,為市場攤主提供收單、結算、支付等金融服務,實現智慧海鮮市場建設目標。目前已經為三亞火車頭海鮮廣場、鳳凰海鮮廣場、下崗職工海鮮廣場等5個海鮮廣場投放智慧衡器電子秤,取得良好社會效應。
二、相關建議
(一)繼續積極推動目前各項金融科技業務在三亞地區的應用于推廣,讓金融科技帶來的便捷服務方式快速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二)繼續借助總分行技術優勢及大數據產品支持,不斷探索適合區域市場特點的金融服務。
(三)密切跟進新興技術發展,保持與國內外技術聯盟、典型技術代表和金融同業的溝通交流,積極開展金融科技技術的應用孵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