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蕊
摘要:伴隨著“營改增”稅制改革在我國的全面實施,應用型本科稅務會計課程受到很大的影響和挑戰。本文基于“營改增”背景下,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深化稅務會計教學改革進行一系列探索,分析稅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完善稅務會計理論模式與實踐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希望能夠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營改增”;稅務會計;應用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423-02
隨著財稅[2016]36號文件的出臺,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被納入到了營改增的試點范圍,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給高校稅務會計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為了適應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要求,更好地培養與崗位需求相結合具有扎實實踐能力的稅務會計應用型人才。“營改增”后應用型本科高校亟需深化稅務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提高稅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
一、應用型本科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
1.稅務會計課程在會計專業中的地位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共同構成了會計學的三大支柱。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前接《稅法》、《財務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程,后續《稅收籌劃》專業課程,對培養學生將稅務與會計、審計等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具有突出作用。該課程主要特點表現為會計與稅收有機融合、理論實踐一體化、實踐導向與項目教學相結合。
2.適應會計崗位的需要
近年來,在企業中稅務會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越來越需要熟悉會計業務處理、了解稅收法規并具有各種涉稅事務處理能力的綜合型稅務會計人才。大中型企業的財務部門都會專門設立稅務會計崗位,將稅務會計與核算會計分離開來。因此,本科高校稅務會計教學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以便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對稅務會計人才的需要。
二、應用型本科稅務會計課程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經驗
目前,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過程中存在普遍的現象是,教師普遍缺乏行業工作背景,理論知識體系完善,但實踐經驗嚴重缺乏,對于應用性強的學科,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學體系。稅務會計是一門與實踐操作密不可分的課程,教師如果沒有會計行業的工作背景,也只能按照課本內容照本宣科,按照教材流程進行操作講解。然而,由于企業的獨立性和復雜性,不同行業的稅收會計處理情況不盡相同,要真正把稅務會計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營改增”政策在全國進行全面實施后,新政策不斷的出臺,企業會計人員對于“營改增”后的一些會計核算和企業報稅工作仍然不能理解到位,對這些政策和工作流程的了解和熟悉實際操作尚需要積累經驗。與會計從業人員相比,高校教師更是缺少實際操作平臺,即使對“營改增”政策也進行了相關的學習,但要把這門課講解透徹還需要一個過程,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有待加強。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在目前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授課時有限、教師實踐經驗不足以及學生固有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基本上依靠單一的講授法。很少采用真正意義上的案例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也引用了一些案例,但不少教師由于稅務會計工作經驗有限,與企業接觸機會較少,難以收集企業涉稅活動發生的綜合案例,只限于稅務核算案例的簡單引用,圍繞著這個稅種的計算進行分析,并沒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與實際流程尚有較大的距離。教師更無法采用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來與學生形成互動,教學效果和質量都受到了影響。教師在多媒體運用方面以演示為主,對網絡教學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網絡資源共享與信息系統的手段并沒有充分使用。不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大受影響。
3.課程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學校常用的組織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途徑主要是建立稅務會計模擬實驗室、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等。但是實習生很難接觸到企業全面的真實的業務,只能涉及一些簡單的、重復性的基礎工作,涉稅業務基本上不可能由實習生操作,這些“走出去”的做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知,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的問題。在稅務會計崗位中,會計人員不可避免地要與稅務部門經常性地打交道,學校會計實踐往往局限于企業財務部門,很多學生實習一個階段后,仍然不了解哪類業務必須前往稅務部門辦理,以及完整的報稅業務流程和購買發票流程。
三、應用型本科深化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引領作用。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對財稅政策法規都要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財政廳、稅務局等相關管理部門舉辦的國家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的宣傳和講解,也可以邀請稅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這都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營改增”稅務政策的最新動向,使教學內容和當前的政策法規緊密地聯系起來,避免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同時,高校每學期還可以安排年青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實踐,通過一個階段系統性的學習,教師能全面了解企業稅務會計工作崗位需求,熟悉各項涉稅業務的實際操作。
在教師選聘上可以適當引入有相關企業工作背景的,具有中高級行業專業職稱的教師,緩解教師隊伍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再者,學校還可聘請稅務機構和企業中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人員,在稅務賬務處理、納稅申報、金稅三期系統使用等方面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更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2.引入“企業案例”教學,豐富教學資源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在講解每一個稅種時,通常順序介紹稅種的概念、特點、征稅范圍、納稅人、稅率、計算方法、減免條例、申報繳納、會計處理等,傳統講授的優勢在于能夠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解,但課堂氣氛過于枯燥,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圍繞本節教學目標,選取企業真實的涉稅業務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加工整理,作為教學典型案例,把學生帶入到企業情境中,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結合“企業案例”記憶相關知識點,也更容易理解和運用。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了解國家關于“營改增”政策的最新進展。國家稅務總局、稅屋、中華會計網校等網站信息更新迅速,對于“營改增”之后各種稅率變化、納稅申報的調整、涉稅業務核算變化、金稅三期系統的應用等都有詳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對其進行加工整理,在教學時對教材中沒有更新的內容及時進行補充,同時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資源多學習多積累,拓寬知識層面。
3.更新稅務會計實驗軟件,拓展校外實踐教學渠道
現階段國家稅法及稅收政策變化很快。我校現有的稅務會計軟件,稅種模塊比較完整,能夠提供仿真資料進行模塊操作實驗,但是,稅務會計軟件相關的內容及資料更新不及時。例如根據最新頒布的財稅[2018]32號,原適用增值稅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軟件增值稅稅率尚未適時更新,造成理論講授與學生實驗不一致。高校應根據最新的稅法政策法規和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更新現有稅務會計課程軟件的內容,更新稅率,根據企業的現實需求增加相關的操作模塊。
校企合作辦學,是應用型本科培養人才的突破途徑。將企業引進學校后,可以在校內實行“頂崗實訓”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針對性的為企業提供人才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學校實習實訓設備和基地不足的問題,真正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通過合作辦學,學生必然要了解和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掌握企業崗位工作流程,為學生創造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繼續提高實踐能力的條件,在畢業后能更好的實現知識和崗位需求的對接。
四、結語
應用型本科應高度重視學生應用型職業能力的培養。利用營改增后,稅務會計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為契機,不僅重視稅務會計的核算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納稅實務技能,通過互聯網所提供的豐富信息資源、課堂上各種形式的討論、互動、案例教學等手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稅務會計領域的應用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