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質淳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要促進農村和城鎮同時發展,農村經濟管理開展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需要進行不斷的調整?,F今農村經濟管理開展中仍舊存在管理水平滯后,農業生產信息化程度不高,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不高,農村經濟管理者素質較低等問題。所以在農村經濟管理開展中應該加快農業生產轉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管理思想,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向信息化轉變,加快農村經濟管理開展的宣傳。本文著重探究農村經濟管理開展方式。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優化策略;農業;農村發展
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不容輕視,經濟的進步在推動著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調整著農業發展的結構問題。我國農業的一直都是主要產業,但是近年來,農業出現了成本上漲,進口農產品增加的現象。在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生產環境變差,生產成本增加,農村經濟發展落后,農業生產思想傳統等。為了轉變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管理開展,需要根據現狀提出一些解決策略。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針對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管理效率。農村經濟管理開展模式變的信息化、數字化、規范化,也逐漸解決農村經濟遺留下來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
(一)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滯后
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構建缺乏合理的監督機制和管理體系,這不利于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轉型。現今,農村經濟管理環境并不完善,缺少有關部門的重視。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滯后是因為參與經濟管理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不足,而導致經濟管理模式轉型較晚。同時,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并沒有協調發展,在管理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國農業是從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但是按照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并沒有及時轉變。
(二)農業生產信息化程度較低
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較低。農村經濟管理中也管理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創新科技的使用效率低,都不利于我國農業經濟模式轉變。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還是受到了傳統思想的影響,重視農作物種植,忽略了農副產品的經營。這樣就造成了單一、典型的生產結構。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轉變,應該側重于農業結構轉型,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
(三)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欠佳
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欠佳。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農業生產或者農村經濟管理中,但是仍舊存在專業素質較低的問題。在城鎮或者農村參與農村經濟管理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大?;蛘弑究飘厴I,但在5年內參與過培訓的卻只占了一小部分,可見專業素養的缺失。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就無法跳出傳統的農業發展的思想,對我國農村經濟轉型也造成了一定阻礙。
(四)農業勞動者思想傳統
在農村中農業勞動者思想傳統,文化素質較低,依舊堅持著傳統的小農經濟的思想。對于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受眾的文化素質仍舊有待提高。他們因為文化素質較低,對于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轉變的接受程度仍舊不高,農村生產中的思想有些傳統。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轉變,需要擺脫傳統思想。農村勞動者無法接受生產模式的轉變,對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轉型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五)農村經濟管理資金投入較少
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是針對土地流轉中不符合程序,引發的資金問題。農村經濟管理中投入資金較少,但是在政府的財政支出中,針對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投入投資規模有所增大。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農村經濟管理資金投入中用于宣傳和推廣的資金較少,導致政策宣傳無法執行,農村經濟發展始終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優化策略
在農村經濟管理中資金投入、管理者的專業性、農業生產信息化程度、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等因素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對于農村經濟管理的方向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也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應該重視影響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完善農業發展機制
土地問題、經營模式問題都影響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很多農村勞動者都走向城市發展。但是在土地流轉問題上一直得不到重視,政府需要加強對于土地流轉的監管。同時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土地流轉制度。農村經營發展模式多樣化,政府需要管理農村承包經營檔案,使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檔案,使其保持良好的狀態。
(二)轉變農村經濟管理思想
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偏向于傳統的農業發展策略。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應該轉變形式。農村經濟管理思想在政府主導下需要進行更新。在經濟政策的改變中,逐年加大農業生產在政府財政中的占比。政府采用財政資助,政府采購,減少稅收等等的方式,融入監督機制,資源共享協作機制,讓農業經濟轉型受到重視,讓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發展更加多元化?,F代農業的發展中,需要重視生產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兩個方面。在農業合作中的利益進行合理分配。采用靈活的管理制度,提高農業經營的利潤分配合理監管的科學性。
(三)農村經濟管理向信息化轉變
農村經濟管理向信息化轉變,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發展科學技術,促使農業生產者提高生產效率。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來加快農業轉型,采用政策傾斜的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優化。同時,以各種渠道為農村經濟管理搭建平臺。各種信息共享平臺,科技實驗平臺,采用評估機制,基礎設施平臺,為農村經濟管理向信息化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加強宣傳、培訓工作開展
現代農業發展中應該重視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提高。教育培訓以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目標。這需要對農村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養進行培訓。利用政府的號召力,投入資金,來開辦培訓班,讓農村勞動者能得到良好的培訓。政府應加大在農業教育培訓方面的投入,主導農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農業創新技術教育培訓體系。農村勞動者的培訓應該按照政府對三農政策的指導思想意見,利用科技三下鄉、知識講座、科普宣傳、開展培訓等各種方式來實施農業教育培訓,使農民科技知識素養得到大大提高。
(五)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發展主要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革新農業生產技術,滿足現今的農業需求和消費觀念的改變。農村全網通是一項重要進程,農村全網通能讓農村的生產結構得到改善,促使我國農業信息化。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為了保證農村經濟管理的開展。強化信息技術需要根據農村經濟管理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后,全網通應該選擇投資金額小、速度快、性價比高的網絡建設。農村中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解決傳統農業生產中分散化、小型化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農村信息化,對農村經濟實行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農村實現了信息化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
(六)加強政府投資力度
在農村經濟管理建設中,需要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在我國農村中的勞動者普遍素質較低,為了讓農村勞動者充分理解農村經濟管理政策,實現農村經濟管理建設,讓政策深入人心,政府需要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補貼。
(七)加強對于人才的培育
由研究可見,從事農業創新科技研究的人員需要進行相關培訓,政府應該重視在大環境下對農村經濟管理的宣傳。在農村地區需要引進專業的管理人員參與到農村經濟管理建設中。在農村地區相關管理人員對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高,同時,其專業程度和認知水平較低,促使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無法轉型。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重視提高管理者的經濟管理水平,加強知識技能培訓,提高專業素養。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定期的培訓,提高在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上的專業知識。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要重視管理人員的素質,讓專業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轉換管理方式。這種方式管理者在實踐中合理利用,從而促使農村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三、結束語
農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點,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改變,可以提高我國農民生活水平。同時,也可以促使我國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一部分地區的生產戰略性調整之后,深入推進農業的供給側改革。為了讓農業發展更加安全。對于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優化的探索與思考,在經濟的推動下,更需要不斷地更新。在新時期,更需要新的農村經濟管理和發展理念,這樣中國才能堅持高速發展,農業生產者也可以快速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加快農業生產轉型。
【參考文獻】
[1]劉向陽.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村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2015(12):23-24.
[7]彭大鵬,吳毅.單向度的農村一對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一項探索 [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8]俞茂昊主編,蔡志良,張嘯塵副主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一浙江省三門縣健跳鎮個案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9]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鑲嵌于歷史與現代之間一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經濟社會調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10]王新,蔡文云.城中村何去何從? —以溫州市為例的城中村改造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