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濱
摘 要:科學素質指的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求知,并且運用最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來加強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知,要具有對科學研究所需要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人生態度等理念。一個人的科學素質需要長期的培養和提升才能成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質來說具有奠基的作用。小學的課程課程需要有活動性質的課程,它主要把科學研究過程的活動最大限度的呈現在課堂內容中??茖W的課程和其他學科組合起來構成小學的知識結構,并且能為初中要學的課程做好前期的準備。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
1 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開展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當前,國家競爭的實質是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提高綜合國力的首要前提是培養人才,尤其是科學人才。因此,在目前的小學科學教育過程當中,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有利于綜合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創新能力。
1.2 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小學科學活動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進而推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知識。通過科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可能會產生很強烈的求知欲,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此同時,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可以和德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高尚德操,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個學科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 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開展的思路
2.1 要重視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找準教學的切入點
小學的科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交流,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求老師精心策劃教學方案,細心設計好講課內容,把課前的準備工作做足、做好。經過充足的課前準備,使得老師對要教授的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講課的方式上設計出更符合學生的接受。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能讓老師在講課中出現問題時及時從容的應對,讓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講“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時,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首先,老師要對課本內容進行研究,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現狀的教學方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并制作好要用的教學課件,讓小學生通過多媒體更加直觀的發現和探索聲音的特性,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各種小動物的形象,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指示來模仿對應小動物的聲音,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集中起來,他們會很活躍的向老師表現自己。這時,老師再把學生帶入課堂的教學內容中,讓他們思考和探索這些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學生會積極的思考書本上的知識,聆聽老師對“聲音是怎么產生”的解答。在這樣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欲被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和研究科學的內容,成功的讓老師的教學目標順利進行,提升了課堂的使用
效率。
2.2 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探索心理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小學科學的教學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和提升格外注重,需要學生在積極的探索當中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主動形成自己對探索自然的理念。在科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使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并且可以創設一些跟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提升他們對科學的探索心理,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在學生對科學進行探究時,老師要積極引導他們的探索方向,讓他們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分析提高自身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有利于他們創造思維的發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當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被調動后,他們會主動的去學習和研究課本的知識內容,并進行分析和思考。在教學當中,老師可以準備一些新奇的、可操作的科學實驗,讓學生親手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研究,通過親身了解可以端正他們對科學的學習態度,加深他們對科學的學習興趣。經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主研究,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科學知識,還可以讓他們真正認識到科學的本質,對科學的延伸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客觀的評價學生,提升他們的積極性
在科學的教學當中,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老師不但要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求知心理,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給以客觀的評價,增強他們對科學積極學習的信心,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的評價,老師要秉持客觀、公正、公開的態度。對于學習好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做的更好;對于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老師要指出他們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指導他們改變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積極耐心的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不落下一個學生。通過老師的客觀評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促使他們更加努力的學習,并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制定出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4 更新實驗的材料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又離不開實驗材料。小學科學實驗所需的材料大多來自于學校的實驗室,也有部分來自于學生的生活,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教師越來越傾向于讓學生自主收集材料和自制材料,這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和創新的能力。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很多教材中的實驗材料在生活中已經找不到了,這時候就需要轉變思路,更新實驗的材料。例如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有一單元內容為“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單元主要通過讓學生實踐“養蠶”來獲取“動物生命周期”的有關信息,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本單元實驗所需的材料,但是現如今養蠶的人少了,想要找到蠶種和蠶葉幾乎沒有任何的可能,那么怎么辦呢?是加大精力繼續尋找,還是放棄材料尋找轉向理論教學?其實教師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讓學生到淘寶網等網站上去收集養蠶的材料,學生會發現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收集的材料在淘寶上應有盡有,大大簡化了學生材料收集的難度。
此外,科學課堂上還有很多材料需要學生去收集,當學生在現實收集中遇到困難時,不妨換一種思路,更新實驗材料的來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實驗儀器,在實驗過程中學校很難做到人手一份,這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自行購買一些價格低廉的儀器,這樣實驗儀器對于學生來說便不再是什么難事了。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科學教學應該更多地開展科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人才強國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效果,不斷地加強我國科技型人才的培養,進而逐步地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郁娟.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上開展科技小制作活動[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6(4).
[2]張爽.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9).
[3]李開榮.試論科技競技活動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