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云 聶加龍
摘 要:信息技術發展時代下,互聯網發展迅速,出現了新媒體行業,新媒體的出現方便人們的生活。而作為新媒體時代下的學生,享受著新媒體的優勢和缺陷。就新媒體平臺現狀而言,發表的言論自由都是任意的,不受控制的,想要讓學生在復雜的網絡保持一個良好網名形象,高校思政課老師就要在授課過程中傳遞正能量給學生,讓學生深刻體會正能量的含義,從而傳遞給其他人。本文主要從新媒體時代背景出發,簡要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師正能量傳播的有效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思政課老師;傳播正能量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們發表自己的言論自由首選就是網絡平臺。在型媒體平臺上,各種思想相互交流、交融、交鋒。其傳播的速度非常之迅速,而且傳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但卻難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錯誤信息的傳播不利于道德教育內容,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高校思政老師通過馬克思主義思想宣揚,來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的思想觀念。
1 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
1.1 受西方文化的介入
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同時西方國家利用新媒體這個平臺對我國一些政治思想進行詆毀,對我國的共產黨和政府進行抨擊,而且還向我們國家宣揚西方的價值觀和思想。讓我們摒棄自己國家的思想,崇尚西方的觀念思想;高校學生主見性又不強,很容易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1.2 改進傳統傳播格局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新聞人士。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既是輿論的制造者又是輿論傳播者。在以往信息的傳播途徑的方式非常的少,新聞更是。但,現在信息的傳播方式就變得多樣化。有些網友隨意散播謠言,使信息傳播性失去真實性。這些都是傳統媒體不敢做的事,在新媒體下就隨便的執行了,為了防止惡意謠言傳播,要加強網絡平臺的整改,提倡正能量的傳播信息。[1]
2 新媒體下高校思政老師要明確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2.1 高校思政老師應該正面對待學生的社會圈和網絡圈
以目前的網絡傳播的情況來看,一些學術界的專家和學者,有很高的威望,但圈外幾乎沒人知道,這種情況造成原因有四種。其一,教師覺得網上的言論不值得參考。其二,由于教師發表的作品真正有共鳴的人數居少,在一度程度會減少發表的次數。其三,教師比較的清高,專注自己的研究,對網絡的現狀了解的甚少。其四,教師比較的傳統,認定教學只能在學校進行,與校外無關。而現在的上網率是一個大的數值,主要貢獻的人群就是學生。所以高校思政老師要改變傳播途徑,將方向轉移到學生的社會圈和網絡圈中,把握新媒體下平臺的優勢,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的思政教育。
2.2 結合實時熱點,來進行思政教育
當今高校的課程中要求能反映中國特色的教材,結合科研成果。再高校的思政老師中,大多的都是以書本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只以書本為重點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教師只照著課本講會造成課程的枯燥性;書本的案例比較老舊,沒能夠結合實時熱點,就吸引不了學生的目光。而學生作為網絡的大軍,時刻關注著網絡熱點大事,學生在網絡中隨波逐流,很容易受到不良言論的引導;很多的時候根本就不清楚事情的原因,就跟著一邊倒,長久以往就會造成三觀不正。網絡大平臺謠言散播廣,謠言充斥在學生的身邊,學生容易混淆對錯,判斷力不強,只有思政老師及時了解了社會上的熱點,并加以正確的分析和指導,給學生傳播正確新聞觀念,才能有效改善學生的網絡環境,促進思政正能量的傳播途徑。[2]
3 思政老師應該加入到網絡平臺中
3.1 教師要成為網評員,積極引導網絡輿論
在當前的網絡評論中,網絡評論良莠不齊,網民的素質令人擔憂。有時非理性的評論還多于理性評論。這種現象如若不給予高度重視,必將造成“破窗效應”,網絡輿論難以得以好轉。因此,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僅僅是黨和政府的事,更應是思政老師的職責。思政老師也要發揮其專業優勢,引導正確的方向、有力的評論言論,促進網絡輿論的良性發展。
3.2 成為宣講家,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作為思政老師宣傳馬克思主義是本職工作,新媒體時代下要在網絡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將思政教師職業效用最大化。在傳統媒體上,不能夠與讀者互動,傳播的實效性不強。而在新媒體傳播下,思政老師發表的觀點可以和網民一起探討,更能起到傳播的效果。發揮新媒體優勢,在網頁、微博、微信、QQ等多個平臺打造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網絡系統工程。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延伸到網絡,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適當的宣傳馬克思主義,最終起到思政教育正能量的傳播。[3]
3.3 成為貼心人士,為網民解答疑惑
新媒體的到來,增加了信息傳播的途徑。思政老師要運用好新媒體這個平臺,大力弘揚正能量思政教育。在平常的網絡評論中,認真地、理性地、熱情地回答網友的困惑和疑問,傳播正能量思想。雖然有學者會發表專業性的回答,但大多都是長篇大論的,網民不愿意看大段大段的文字。而此時,思政老師要做很多的工作,如:推薦寫的好的評論;或者思政老師直接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網民提供有價值的回答;再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來引導網民理性互動和交流。積極向上正確的觀點,就有利于網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觀、人生觀、世界觀,從而鞏固思想傳播,促進正能量傳播的有效途徑。
4 結語
源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新媒體時代的快速到來,其作用也是有好有壞。網絡上的信息可行度不高,學生又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時思政老師就要發揮其作用,深入了解新媒體時代下對學生的影響,熟知學生所面臨的新媒體網絡世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做一個榜樣,引導學生要弘揚正能量,倡導網絡上的真理,讓學生成為一個有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人。
參考文獻
[1]朱迪.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有效傳播正能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2):35-36.
[2]邢大海.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傳播正能量的措施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195.
[3]吳愛萍.通過高校思政課教學激發大學生正能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2):35-37.
作者簡介
張愛云(1978-),女,漢族,江西新干,碩士,講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
聶加龍(1987-),男,漢族,江西南昌縣,碩士,講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