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登華 李 垚/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為全面打嬴脫貧攻堅戰,從2005年開始,以三年為一輪,先后組織了五輪結對幫扶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6年底,第四輪結對幫扶活動結束,被幫扶村的村級總收入全部達到了70萬元。2017年,金壇區以村級可支配收入低于70萬元為標準,選取了20個村作為全區經濟薄弱村,開展第五輪結對幫扶活動,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抓黨建促發展?!按遄痈徊桓唬P鍵看支部”。經濟薄弱村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是根本保證。自嚴清華任書記以來,黃金村以“爭創雙5A”為總抓手,按照“寧可苦干、不可苦熬,建強支部、帶好隊伍”的思路,牢牢樹立“笨鳥先飛、迎頭趕上”的意識,堅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生實事,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的齊頭并進。流轉土地3000多畝,引進優質軟米種植,注冊黃金牌商標,截至2017年底,實現村級經營性收入300萬元,從根本上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成功創建成為常州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明思路促發展?;ㄉ酱宓靥幟┥嚼蠀^,是金壇區第一輪結對幫扶的經濟薄弱村。2003年,袁劍峰回村擔任書記后,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發展物業型經濟思路。借力第一輪結對幫扶活動,村“兩委”經過深入調查,決定收購原花山鄉政府大院,維修改造后租賃給揚溧高速公路辦使用,實現年增收5萬元。此后,花山村又先后收購老萬順搪瓷廠、玻璃廠以及10多戶村內農民破舊房屋,經維修后公開發包,確保了村級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抓創新促發展。致和村以創新引領發展,走上了一條城鄉互動致富之路。在茅山老區全域旅游發展的大背景下,致和村的人文、風景被納入旅游區統一管理,村級發展受到了嚴格限制。為求得更好發展,致和村主動與4A級東方鹽湖城景區村莊建設、鄉村旅游綜合體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統籌,在服務好景區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成功實現了村級轉型發展。2013年,致和村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在薛埠工業園區收購了常州電力公司廠房并對外出租,年獲租金150萬元,此舉讓該村一躍成為全區的經濟強村。
強機制促發展。金壇區在第一輪結對幫扶工作中就確立了“三結對”,即區領導定點掛鉤一個經濟薄弱村、區有關重點企業掛鉤幫扶一個經濟薄弱村、區機關黨員干部幫助一戶貧困戶模式。經過多年實踐,又延伸出委派第一書記的新模式,有效推動了全區經濟薄弱村如期脫貧。據統計,穩定脫貧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在“三結對”體制下與包括組長單位在內的幫扶單位都有暢通的聯系渠道,實施的幫扶項目相對較多,而返貧村卻與幫扶單位聯系溝通少,實施的幫扶項目也較少。
強化班子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改變經濟薄弱村面貌,最核心的是要建強村級班子,最關鍵的是配強村干部。一是加強指導促幫帶。從區、鎮(街道)兩級機關選派素質高、學歷高、有思路、有責任的優秀年輕干部到薄弱村任“第一書記”,可有效帶動村級班子立規則、謀發展、樹威信,增強整體戰斗力。二是實施村級班子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工程。采取崗前培訓、集中輪訓、外出參觀、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和履職能力建設。三是抓好村級后備人才、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從發展黨員入手,嚴格標準程序,重點選拔退伍軍人和返鄉大學生,系統儲備高素質、有文化、能致富、有威信的年輕優秀后備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鍛煉,形成梯次合理的后備隊伍。
強化保障激勵。村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客觀上還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為此,建議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打通村干部晉升的渠道,按照一定程序,將工作業績突出、綜合素質與能力較強的村干部優先提拔到公務員崗位或事業單位中來,符合任用條件的可以進一步提拔;二是改善退休保障,建議村干部退休標準與企業職工齊平,切實解決好村干部的后顧之憂。
強化政策整合。強化資金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涉農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大力推行專家評審制度、公告公示制度、公開招標和采購制度,從制度上加強支農資金管理。規范操作程序,他對各項涉農資金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原則,落實項目主管部門管理責任,規范涉農資金撥付使用程序,嚴把項目資金撥付審核關,真正做到資金按支出進度和資金需求撥付。形成監管合力,明確鎮(街道)財政所、涉農項目部門分別是涉農資金和項目監管的責任主體,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要求,落實責任分工。強化上下“一盤棋”觀念,建立健全各級財政部門與涉農項目主管部門共同協商機制、上下溝通機制,建立健全涉農項目資金全過程監管體系,保證項目實施質量全程監管和資金高效使用。
強化制度建設。經濟薄弱村往往缺失制度規范,工作隨意性大,造成村內矛盾較多,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為此,必須從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入手,推動經濟薄弱村工作步入制度化軌道。建立管用的村規民約,結合薄弱村村情民風,制定包含精神文明、公共管理、社會治安、民主理財等內容的村規民約,實行依章理事,讓干部群眾行有遵循、事有約束。健全民主監督制度,加強村民監督委員會和民主理財小組建設,嚴格落實村務、財務公開,擴大黨員群眾民主監督權,確保村級事務公開透明。健全完善村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村干部公開承諾、群眾評諾、組織審諾的評價機制,加大群眾對村級班子滿意度的考評,對群眾滿意度低、工作能力差的村級班子及時調整改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