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國 陳曉明 印 筍 潘 婷/江蘇省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現場發放保險憑證 王 華/攝
農業保險是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一環,是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保障。江蘇省揚州市從2007年開始試點開展農業保險,經過十多年的穩步發展,多項業務指標走在全省前列:主要種植業基礎險保額全省最高,大災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全省推廣;開發7個政策性險種,并開出5個全國第一單;種植業精準核災工作機制全省首創。近年來,揚州市積極解放思想,調整工作思路,以農業保險“三個轉變”助力鄉村振興,切實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農業保險工作初期,為擴大試點面,采取“廣覆蓋、提保額”的做法,保費規模以年均超25%的增速快速增長,但農民受益不高,平均賠付率僅48%。去年以來,揚州市轉變工作導向,將賠付率作為衡量農業保險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切實提高農業保險賠付水平。一是放寬理賠政策。要求各地落實“宜粗不宜細、宜寬不宜嚴”的理賠政策,按照“就高不就低、有利于農民”的理賠原則,適度放寬理賠門檻,提高理賠標準,最大限度讓利于民。近兩年,全市賠付率超100%的賠案共3147筆,理賠金額超50萬元的賠案17筆。今年,全市小麥理賠金額4543萬元,賠付率64.3%,比去年提高26個百分點,受益農戶人均增加轉移性收入134元,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二是加大考核權重。及時調整考核指標體系,將賠付率作為農業保險工作考核和保險公司服務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設置最高的考核權重,發揮考核的導向作用,對賠付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地區進行通報,督促各地和保險公司落實惠農要求,加大理賠力度,提升賠付水平。三是提高理賠時效。督促保險公司簡化理賠流程,縮短理賠時間,確保小麥不晚于8月20日、水稻不晚于12月20日理賠到戶,高效設施農業在定損后1周內理賠到位,養殖業從報案到賠付不超過10個工作日,全面杜絕跨年度賠付和長時間拖賠現象。今年1月暴雪天氣,全市蔬菜大棚賠付3941萬元,是農民自繳保費的28倍,1月底前全部賠付到位。
主要種植業面廣量大,涉及千家萬戶,是農業保險理賠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以前,種植業核災主要采用抽樣測產的方法,準確度不高,存在以平均數代表大多數、自由裁量權大、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去年以來,揚州市連續出臺文件,建立完善主要種植業核災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核災工作精準度,維護參保農戶利益,增強農民獲得感。一是健全工作體系。建成種植業三級核災定損組織網絡,共成立縣級核災小組10個,鎮級核災小組77個,村級核災小組1100個。二是規范工作流程。明確“查勘到田、定損到戶”原則,全面推行“農戶申報、村級核查、鎮級復核、縣級抽查、專家界定、張榜公示”六步工作法,通過村組核查、鎮級復核、縣級抽查三輪核災,有效防范暗箱操作、隨意填報受災數據等違規現象,從源頭上規范主要種植業核災工作。三是加強工作監督。將熟悉本村農業生產情況、具有一定威望和群眾基礎的村民代表吸收進村級核災小組,全程參與核災工作,增加農民群眾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同時將理賠結果及時張榜公示,全面加強群眾監督。今年小麥理賠工作中,全市共有3000余名村民代表參與核災,未發生一起核災不力、理賠不公的農戶投訴。
2008~2015年,市財政對農業保險工作進行以獎代補,重點用于基層農業保險工作推進、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為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2016年起,農業保險扶持重點轉為地方特色險種,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豐富特色險種產品體系。將基層有呼聲、群眾有意愿、保險有保源的特色險種作為條款開發重點,破除部分特色農業無險可保的困局。先后針對揚州鵝、寶應荷藕、高郵鴨、高郵羅氏沼蝦、江都花木等特色產業成功開發保險條款。今年以來,新開發果樹種植保險、水稻收獲期降水指數保險并開出全省第一單。二是加大特色險種補貼力度。設立市級財政獎補目錄,2016年、2017年分別安排專項補貼資金200萬、500萬,對目錄內地方特色險種給予30%的保費補貼,縣級配套不少于30%,有力增強了農戶參保積極性。三是保障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水產養殖業是揚州特色產業,風險較高,目前內塘螃蟹、池塘淡水魚、羅氏沼蝦均納入省、市財政獎補目錄,由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017年,因內塘潰壩,賠付高郵內塘螃蟹養殖大戶438萬元,賠付率569%,是全省高效農業單筆最大賠付金額。今年,羅氏沼蝦鐵蝦病發病率較高,保險賠付金額超1000萬元,有效減輕了蝦農經濟損失。□
空間大數據智能農險項目初見成效
為推進農業保險科學精確承保、精準理賠,江蘇人保財險在全國保險系統中率先聯合中科院進行了衛星遙感大數據分析測產工作,并選取揚州儀征作為主要試點地區,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近日召開的江蘇人保·中科院空間大數據智能農險項目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分析了數據應用成果,詳細介紹了空間大數據在小麥、油菜及水稻等主要種植業上的宏觀架構圖應用和管理平臺功能。儀征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空間大數據整合,需要針對各類問題需求進一步細化,市政府將大力支持推動大數據在儀征農業保險領域更廣泛、更科學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