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東 顧 峰 袁玉明 匡軍國/江蘇省泰興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泰興市元竹鎮蔣堡村
近年來,江蘇省泰興市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總量不斷加大。2017年,全市農村集體資產達23.66億元。為管好用好這些資產,泰興市精心組織,大膽創新,全面深化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有力推動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進程。
融入“一個平臺”,提升科技監管水平。2017年,泰州市委市政府開發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陽光扶貧、農村廉情預警、農村產權交易及新型經營主體管理系統”四大板塊互聯互通的“陽光三農”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在市、鎮、村三級實現了“數據共享一網通、管理責任一單清、陽光村務一點明”的“科技+監管”新實踐。不斷完善系統的功能,并提供給會計代理中心管理人員、市鎮監管人員和全體村民使用、查閱、反饋、跟蹤督查,做到全程監管、全程留痕。全市16個鄉鎮331個村級及所屬單獨核算的526個組級的收支預算方案、財務數據、資產資源、各類合同全部進入管理平臺,實行閉合運行。錄入了全市17891戶30748人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和245個經濟薄弱村的基礎信息、收入情況和脫貧措施,錄入29.91萬農戶家庭中的37.22萬人的身份信息和電話號碼,注冊村民可通過平臺查詢自己享受的惠農補貼等情況。
推進“兩種模式”,探索監督管理方式。全面實行會計委托代理和委派。根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在河失、宣堡、虹橋、濱江、姚王5個鄉鎮實行“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全代理”管理模式,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鄉鎮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委托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全面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代理鎮村兩級財務會計業務。其他11個鄉鎮(街道)實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中心+異地委派”管理模式,會計委托代理中心人員從社會招聘或從現有人員中擇優錄用,村會計實行鄉鎮(街道)統一管理、交叉輪崗、異地委派。構建“村級負責票據真實性,代理中心負責票據合規性,鄉鎮(街道)財政所負責資金安全性”的管理體制,制定村級收支預算管理、集體資金支付、重大項目實施、資產資源發包、農村產權交易等方面的操作流程,落實駐鎮會計、駐村會計、村主要干部、村監委會成員的職責。
實行“三層監督”,強化基層民主管理。一是全體村民實時監督。將村級財務、資產、資源、合同、債權債務等信息,同步推送到公開平臺,全體村民可以登錄“泰州市農村集體三資公開平臺”網站或下載安裝“陽光村務”手機APP,實時查看村務公開情況,切實解決村務公開內容“在村人員看不懂,在外人員看不到”的問題。二是村務監委實時掌握。增設了“村級收支公務卡”,將銀行流水與村兩委會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部分外出黨員和經濟能人的手機關聯,通過短信方式實時推送村級收支明細、工程建設項目付款等。三是平臺專業實時監管。通過平臺內部的勾稽關系,對合同到期、收款、經營性資產閑置、資源未發包等情況自動預警。安排專人對預警提醒事項進行督辦,及時反饋和解決預警事項,推動監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前移,確保平臺真正發揮作用。
完善“四項制度”,規范工作運行機制。一是全面執行預算控制管理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及時、準確編制財務收支預算方案,年內計劃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益事業建設項目和生產發展投資項目必須有明確的實施方案和資金來源。二是全面執行非現金結算及村務卡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所有收支款項,必須通過轉賬方式實施。全面推行村級日常小額支出村務卡監管,實現村務卡銀行支付系統與“三資”平臺、手機APP連接,及時公開村賬流水情況。三是全面執行舉債申報制度。嚴禁村級新增不良債權債務,嚴控村級舉債興辦公共公益事業建設。村級確需舉債的,本著“適度、可控、短期”的原則,在落實還款來源的基礎上,經鄉鎮(街道)審核同意,按“提出方案、代表討論、公開公示、申報審批、實施跟蹤、公布結果”的程序進行。四是全面執行崗位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全員崗位職責,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代理中心及相關人員由于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不真實履行職責,不執行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的,實行崗位責任追究,按照工作內容、職責和程序從最終環節查起,實行“誰失責、誰擔責”。
突出“五應五盡”,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一是農村集體資產“應核盡核”。在清產核資界限上,做到范圍到邊到底,實測定位準確,對象無一遺漏;在債權債務核查上,確保公示、面詢、函證、賬證核對到位到人,程序上一步不少;在清核結果處理上,依據核查報告,實行分類處置;在民主監督上,組織村民代表全程參與清理過程,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無效資產核銷,清理結果向全體村民公布。二是農村產權交易“應進盡進”。充分利用農村“三資”管理信息平臺,發揮記賬、管理、預警、監督等功能,建立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臺賬,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定期監測,及時排查合同到期需再次交易的各類資產資源,確?!皯M必進”。三是農村產權制度“應改盡改”。在72個村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抓住建立健全組織、科學界定成員、合理量化資產、促進持續發展等關鍵環節,全面組建村經濟合作社和社區股份合作社,明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職能關系,指導各地采取“一鎮一策”“一村一策”,界定好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行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人、固化到戶”,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發展路徑和經營方式。四是村級財務收支“應審盡審”。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一年一審”、村主要干部任期與離任審計制度。對集體土地征用、集體債權債務、各類承包上交、村范圍內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特別是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實行專項審計。五是涉農違紀案件“應查盡查”。運用“四種形態”,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