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紅
(高郵市界首鎮初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611)
小班化教學是班級授課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由于班級的人數較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加的密切,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指導。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初中閱讀課教學中,應當采取小班化的教學組織方式,實現教育的個別化與個性化,盡可能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因材施教,促進初中閱讀課教學的有效性。
(1)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初中的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缺乏足夠的興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面對網絡上眾多的立體影像資料,圖書上的知識則顯得簡單與乏味,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讀書,即便是一些學生上網,也僅僅是查找部分學習資料,很少有進行網上閱讀的。而從教師方面來講,面對教學任務、各種類型的考試,他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與寫作能力的教授方面,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對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
(2)教師缺乏對學生差異性的關注。從許多初中班級的情況來看,在課堂上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也就是有些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內容不能夠消化,學習比較吃力,而有些學生則覺得老師講授的內容自己早就已經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對其而言是“吃不飽”的。但是教師為了整個班級的教學效果,采取的仍然是大班教學的模式,沒有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對于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都沒有進行調整,因此導致了小班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1)以讀為主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要提高初中語文小班化閱讀課教學的效果,首先應當以讀為主,培養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第一,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讓學生多讀書。學生一遍一遍漫無目的的讀書,勢必感到乏味,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之前提出某種要求,或者是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感悟與思考,然后在閱讀完之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積極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對學生在閱讀中的優異表現要多多鼓勵與表揚,使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有成功的體驗。第二,教師要提供多樣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例如:朗讀、默讀、略讀、精讀等。教師還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組織學生閱讀。分角色閱讀可以積極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們投入其中,加深印象。每個學生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這樣才能將閱讀效率最大化。
(2)以差異化為基礎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在閱讀課中,應當以讀為本,針對小班化的特點,設置個性化的訓練,有效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實際上,小班化教學為教師提供差異性指導提供了可能。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積極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要注重不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將閱讀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地、自覺地進行閱讀。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條件,建立學生閱讀的個性檔案,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經驗,進行有目的的推薦。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對于人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這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在初中小班化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閱讀為主,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其次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個性化指導,才能促進閱讀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