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1鐵嶺縣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鐵嶺縣2013年被科技部授予遼寧鐵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為遼北地區首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糧食總產量自2013年起已連續三年超13億斤以上;保護地蔬菜播種面積達到39.8萬畝;從事保護地蔬菜生產的農戶2.5萬戶,綠色蔬菜種植被列為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榛林總面積達到44.46萬畝,總產量達2880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20%;寒富蘋果是我縣近年來陜速發展的增收項目,面積已發展到7.2萬畝,平均畝產6000斤,畝純收入可達1萬元。“臺子溝”、“灣嶺子”等品牌效應顯現。鐵嶺縣連續24年奪得省農建“大禹杯”。農機總動力達39.3萬千瓦,機械化水平達到75%。無公害農產品達到56個,綠色食品達到9個,農業標準化總面積發展到97.8萬畝。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已具規模。規模以上的農事龍頭企業發展到4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25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達到286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6.6萬畝,占耕地面積118萬畝的39.5%,成功申報為遼寧省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示范縣。
2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現代化水平總體較低,規模化經營水平較低
大部分農戶戀土觀念強,對土地流轉持有猶豫心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地流轉進程;整村整組、集中連片流轉面積少,特別是通過入股方式流轉的更少,絕大多數流轉屬于轉包和出租,流轉期限短,不利于流入方加大基礎投入以及機械化作業。
2.2組織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縣現有規模以上農事龍頭企業僅有45家,投資超10億元的只有九三集團1家,且原材料采購都來源于外地,沒有真正起到帶動作用;四大主導產業中輻射帶動能力強、進行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的幾乎沒有。合作社數量較多,但大部分規模小,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更少。
2.3市場體系尚不健全
受鐵嶺縣有縣無城影響,至今還沒有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制約了鐵嶺縣農產品銷售。知名品牌少,全縣農產品品牌只有21個,雖然打造了“方興大米”、“豆中寶”、“鐵石”、“瀛大肉禽”等品牌,但知名度仍然不高。
2支持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2.1資金投入不足,難以支撐現代農業的縱深發展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受現有財力制約,對現代農業發展的的投入還較薄弱,農口各項支農資金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二是金融支農乏力。由于農民自身缺乏可抵押財產,農信部門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導致農民貸款困難。
2.2農業基礎設施仍顯落后
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道路、水利、晾曬場、冷藏庫、糧倉等基礎設施不完備。節水滴灌工程使用率低,閑置率高。農業機械擁有量偏小、高性能機具更少,東、西片農機化發展不平衡,農機作業效率較低。
3發展對策
3.1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按照《規劃》內容穩步實施,堅持走“高產高效、生態安全、優質精品”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打造“一核兩區兩帶八園八基地”,引領全縣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發展優質糧食(水稻、玉米)、設施蔬菜、特色林果(榛子、寒富蘋果)、生態養殖(生豬、奶牛)四大主導產業,到2015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65萬噸,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80%以上;新建生態畜牧小區5個;蔬菜總產量達到150萬噸,“三品一標”認證率達到80%以上;榛林總面積達到45萬畝,年產榛果3600萬斤,繼續保持榛子產量、產值全國第一的領先水平;寒富蘋果總產量達到5萬噸,優果率達到80%以上,果品儲藏能力達到總產量的40%;全縣50%左右的村有收入來源、發展載體。
3.2重點實施“六化”
3.2.1推進規模化經營
建立村集體與合作社等規模主體合作共贏模式,充分發揮村書記職能作用,引導本村農民通過出租、轉包、入股等方式實現整村土地流轉。鼓勵有資金、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事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2.2推進產業化經營
圍繞“一牧一菜一榛一果”四大主導產業,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每個產業都引進一個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農事龍頭企業進行精深加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四大主導產業向縱深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抓好“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產業發展,引導鄉鎮、村發展榛子、寒富蘋果、黑木耳、刺嫩芽等特色產業。
3.2.3推進標準化生產
爭創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水稻)。加大“三品”認證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借鑒凌源、遼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模式,推廣二維碼體系建設,確保農戶吃上放心的農產品。針對榛子產業違規用藥問題,①聯合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等職能部門對農藥銷售商及榛農用藥行為加大監管打擊力度。②鼓勵榛農加入榛子生產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用藥。③加強科技培訓,指導林農正確使用農藥,科學合理用藥。④加強產品檢測,每年由政府安排資金,由相關部門進行抽樣,統一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向社會及媒體公布。
3.2.4推進科技化進程
一是借助鐵嶺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切實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培育一批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揮科技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高鐵嶺縣農業科技貢獻率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二是加強引進、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以優惠政策引進縣內外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圍繞玉米、水稻和四大主導產業,結合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項目,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開展全產業鏈技能培訓,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人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人才保障。endprint
3.2.5推進市場化建設
建議政府在交通便利的地區建立本地農產品交易市場,將全縣榛子、蔬菜、寒富蘋果等農產品集中整合到市場,實行統一定價銷售。鼓勵有條件的鄉鎮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為農戶提供銷售平臺。同時,充分利用電商交易平臺實現網上銷售,提高農產品銷售量。加強農產品品牌宣傳,提高品牌意識。鼓勵合作社及農戶打造寒富蘋果、榛子、蔬菜等拳頭品牌,進行精品包裝,特供禮品。扶持建設保鮮、冷藏庫,錯開時節上市,與超市、賣場、酒店進行對接,提高農產品價格。組織農戶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3.2.6推進機械化進程
以新型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為載體,認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引導全縣農機合作社購置農業機械由粗放型向大中型、高效能轉變,開展訂單作業,使農機形成規模作業、連片作業,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機部門要在東部山區加大宣傳力度,搞好合作社與農機具廠家的對接,把適合東部山區的農機具介紹給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以點帶面,推進東部山區農業機械化進程。
3.3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積極爭刨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整合我縣旅游資源,依托凡河生態文化旅游谷,打造一批集觀光、休閑、采摘、垂釣、體驗、鄉村美食等內容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提高旅游品牌吸引力。扶持鐵嶺依農科技在新臺子鎮投資建設一處集都市觀光、采摘、蔬菜深加工和蔬菜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都市農業基地,示范、引領我縣現代農業發展。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積極向上爭取國家、省、市項目資金支持,加大對現代農業扶持力度。二是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變、資金捆綁、集中投入、各司其職”的原則,整合農業各類農業專項資金,重點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晾曬場地(糧食、榛子)、糧倉、冷庫、作業路、打井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機具機械設備上傾斜,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積極推動和協調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貸款門檻,對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予以貸款支持。四是進一步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現代農業建設,逐步建立農民籌資投勞、政府持續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五是合理規劃養殖用地,簡化審批手續,盡量改造現有畜禽舍,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來建設畜禽養殖場,促進畜牧產業發展。
(作者單位:112000遼寧省鐵嶺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