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健
農業機械化推廣培訓是推動農機產業化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和縣農機推廣培訓工作堅持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農機推廣培訓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適應市場變化,改善培訓條件,提高師資素質,改進培訓手段,提升培訓質量,培養了更多、更好的有知識、有技能的實用型現代農民,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
1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培訓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1主要做法
1.1.1開展送教下鄉,上門培訓
每年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人員下鄉活動。利用科技趕集和科技包村聯戶的有利時機,組織人員上門入戶進行農機技術培訓。“三夏”、“三秋”等重點環節,組織技術人員成立科技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開展技術指導,上門解決老百姓遇到的實際問題。
1.1.2抓好示范,重在指導
建立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引進新技術、新機具,組織技術力量,整合專家資源,對農機農藝技術進行面對面指導,重點指導機械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機械化植保、大田整理、機械化秸稈還田、油菜機播機收等糧油生產關鍵環節,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群眾學習農機新技術。
1.1.3創新方法,帶動推廣培訓效果
結合實際,采取以短訓為主,長訓互補,農機推廣和農機培訓相結合,對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機戶通過舉辦培訓班、田問地頭現場演示、以會代訓等形式開展實用技術和新技術的培訓,從而提高了農機戶接受和應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農機科技推廣規模化、標準化奠定了基礎。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民的整體素質和科技水平,提升了農民應用農機化技術的積極性。
1.1.4培訓與農時相結合
近年來,和縣農機推廣培訓注重與農時相結合,例如在春耕備耕時節進行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的培訓,同時舉辦相應現場會,讓農戶學有所用,真正做到技術指導生產。
2取得成效
2.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機械化耕作、收獲、灌溉、秸稈還田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農業節本增效;水稻育插秧、油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等技術,促進糧油生產;機械化復式作業技術以及農機與農藝融合,有效縮短了農業生產時間,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
2.2農業生產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
隨著農業機械推廣培訓的持續深入,有效的促進了和縣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截止2015年底,全縣水稻插秧機擁有量增加到665臺,水稻工廠化育秧設備5套,播種機295臺,谷物烘干機32臺,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增加到28個、農機戶30185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63.5%。和縣農機化發展為土地向大戶集中提供了重要保障,大量閑置和拋荒土地被利用,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2.3農民持續增收
農業機械的大力推廣應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產量,有效促進農民增收,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在2015年底已達到18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50%,油菜機械化播種面積4.38萬畝。農業機械化節本增效非常明顯,不僅直接給老百姓帶來了經濟效益,而且拉動了社會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繁榮農村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4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深受農民歡迎,在穩定糧油生產的作用越發明顯。在糧食和經濟作物上,耕作、整地、育秧、種植、田間管理、收獲等機械化技術廣泛推廣和應用。農機推廣服務領域也在由種植業為主的同時向設施農業延伸,符合全縣農業產業定位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2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關對策措施及政策建議
2.1存在的問題
2.1.1人員配備問題
農機推廣技術人員長期在農村做技術推廣,實踐經驗很足,但是對于先進理論的學習有所欠缺,這就導致對于先進的新技術,無法做到很好的推廣與培訓。現在的農機化技術更新很快,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機化生產中的應用,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抓不上去,根本原因還是經費緊張,人員素質跟不上去。
2.1.2經費問題
主要是各級財政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重視不夠,沒能按照《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要求,加大財政對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的投入,大部分財政只安排推廣部門的基本辦公費,沒有推廣經費,致使很多創新項目難以實施,進而也影響了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
2.1.3農機農藝融合問題
農機與農藝融合是老生常談,很多地方都做了探索,但是真正能做到有效融合的很難,這還是一個體制的問題,農機與農技從省市到地方都不是一家,很難把兩個從行政到財政、從事毫不相干的單位人和事糅合到一起。
2.2措施及建議
2.2.1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是使新技術深入人心的有效方法,加大宣傳力度的表現主要有兩方面,加大宣傳的深度及增加宣傳的時間,使得農村生產者能充分合理的運用新技術,避免半途而廢現象的產生;加大宣傳的廣度及對偏遠地區的農村也要進行宣傳,確保宣傳范圍,使得新技術的推廣在空間范圍上達到最大化。
2.2.2加強農機農藝融合
把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密切溝通協作,采取切實措施,積極努力推進。成立農機農藝融合協調小組和農機農藝融合專家組,定期會商,統籌協調解決農機化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2.3爭取支持與投入
爭取主管部門的支持,上下理順關系,特別是與財政部門、各鎮黨委政府的關系,要把人才建設始終放在第一位,做好人才儲備。努力獲取主管部門的支持,爭取開刨經濟實體,拓展空間,為今后推廣工作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推廣也能為實體發展提供服務,不抓好經濟發展今后推廣工作很難開展,畢竟推廣面向老百姓是無償服務的。
2.2.4加強適用新型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與推廣
抓好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推廣、咨詢、培訓、服務,特別是符合全縣今后農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機具,聯合社會各方面參與到農機推廣工作當中來,特別是聯合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共同參與到該項工作當中來,關鍵是引導好,走共同發展的路子。
(作者單位:238200安徽省馬鞍市和縣農業機械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