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華
通過糧食高產創建,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為農業科技提升、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徑,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必由之路。通過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特別是無公害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隨著高產創建活動的整體推進,將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就我縣糧食高產進行了實地指導。
江城縣土地總面積3544.38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26.7萬畝,其中:水田6.7萬畝,旱地20萬畝,農村人均占地2.69畝。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全年無霜期在30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mm-2680mm之間,水利資源豐富。屬濕熱型亞熱帶山區季風氣候,土地資源豐富,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沃,利用獨特的優勢,我縣大力發展糧食種植業,為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我縣按照上級糧食高產創建工作部署,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經過不懈努力,糧食高產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主要介紹我縣在糧食高產過程中取得的巨大成效和實施措施,用于以后得工作指導。
1糧食高產成效
1.1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我縣創建了玉米、水稻和馬鈴薯等作物的高產區,高產區的畝產量明顯高于非高產區的種植,平均畝產量為490公斤,比項目實施計劃中的450公斤/畝的目標產量增產40公斤,糧食的產量明顯增加,如果按市場價進行計算,那么增收的糧食將會產生巨大的收成,增加人們的經濟收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激發人們的種植熱情和信心,因此,我縣要堅定不移的有糧食高產路線,實現糧食的增產,人們的增收。
1.2技術轉化率高
我縣大力支持糧食高產創建工作開展,開設專項資金,不斷增加農業和糧食的資金投入,根據我縣的土地情況,選擇優質的糧食種子配以先進的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玉米問種豆類、玉米間種陸稻、甘蔗套種玉米、蠶桑套種馬鈴薯、南瓜套種馬鈴薯、橡膠套種玉米、玉米間種蔬菜等八種模式的作物間套種,采用地膜覆蓋的栽培技術減少自然災害對糧食作物的危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導田間種植,同時開展現場觀摩、田間指導和專家咨詢等方式,向人們介紹最新的種植技術,提高廣大種植者的技術,引導農民自黨應用先進科技,促使先進適用技術向現實生產力快速轉化,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
1.3種植效率明顯提高
為了提高提高種植的質量和效率,我縣李積極推行機械化作業,引進各種農業機械類型,有插秧機和育秧機,有各種微耕機等,擴大農機作業面積任務數37.1萬畝。機耕面積16.07萬畝,機收面積1.89萬畝,共完成17.96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23.4。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但是還需繼續努力,最大化的提高農業活動的機械化程度,增加糧食產量。
1.4冬農有序開展
冬農開發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我縣廣大農戶具有冬農開發種植的傳統。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糧食創高產,根據我縣實際,為促進冬農開發生產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經實地考察,根據熱區資源分布及適宜冬農開發地塊面積情況。
2糧食高產措施
2.1高穩產農田建設
為了實現糧食的高產目標,我縣高度重視土地種植情況,對我縣的農業耕地進行信息登記,嚴格實行耕地保護制度,防止非農業用地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因此我縣認真貫測落實相關的土地和農業用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對非建設性占用耕地的管理。堅決杜絕和防止亂批、亂占、濫用、毀壞基本農田的行為,最大程度的保護土地,確保糧食的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
2.2依托科學栽培技術,實現糧食高產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實現農作物健康生長,在全縣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地膜覆蓋技術、機械作業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小麥高產節水、一噴綜防、夏玉米一增五改、病蟲害綜合防治、化控防倒、玉米晚收”等先進實用技術。通過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糧食生產科技含量,為奪取糧食生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縣積極已組建專業化機防隊伍40多個,深入村戶,普及各種種植技術,確保糧食種植過程中技術化應用。
2.3開展技術服務,提高種糧水平
為了提高人們的種植技術,我們結合“陽光工程”,以現場會的形式開展技術培訓。在糧食作物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期,分別召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現場會,通過看現場、講技術、發資料等形式,普及推廣新技術,以巡回講座的形式開展技術培訓,我們不定期組織專家到各鄉鎮巡回開展技術講座,組織村組干部、糧食種植大戶參加。為了更好的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以“進村入戶”的形式開展技術培訓。我們派出若干個技術服務小分隊,深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主產鄉村,與農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宣傳國家的糧食生產政策,落實水稻、蔬菜生產面積,傳授水稻、蔬菜生產技術,解決他們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4加大資金投入
統籌資金,穩步推進高穩產農田建設。我縣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加大中低產田地改造,通過加大中低產田地改造,高穩產田的面積逐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為了提高人們的種植積極性,我縣不斷增加在糧食作物生產方面的資金投入,按時足額撥付種糧農民補貼。認真做好糧食綜合直補、糧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等工作,減少人們的種植成本。
積極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創建我縣糧食高產,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保障全縣糧食的有效供給,可加快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走科技之路,推動我縣糧食作物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665900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