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瑜
引言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道路農村經濟主要發展形式一農村集體經濟,在新形勢下迎來了眾多嶄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使其更好的迎合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需求,與現代化經濟如何更好的融合,本文將秉承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探討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趨勢
1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特色
1.1形式多樣化
目前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形式仍然以責任承包制形式為主要核心。個人、家庭單位之間共同協作,整合當地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從而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農村體制合作社以及股份制合作機構等經濟形式,展現了多樣化的農村經濟形式。對于—些經濟條件較好地區,通過對集體資源的高度整合,從而組成統一的經濟集體,比如最為有名的華西村。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中,他們以村集體為單位,利用當地獨有的地理優勢、自然資源以及勞動優勢等實現集體經濟的騰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1.2經濟形式發展不平衡
常見的農村集體積極形式主要有家庭為單位的獨立經營模式和以村集體為單位的統一經營模式。而在我國普遍存在的形式仍以個體家庭為主要單位的村集體經濟。從往年的收入數據可以看出,村集體經濟其內部家庭之間存在發展不平衡等情況。此外,各個村經濟上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情況,收入高的村集體甚至可能是收入較低的村集體10倍以上的差距。尤其是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相當明顯,且該現象存在許久。
1.3市場效益欠佳
當前,政府大力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形式大大提高了城鄉及區域之間的經濟流動,農村集體經濟形式也逐漸出現了新的轉機,形成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個體經濟之間的分流。在當前充滿機遇的市場下,新型的農民經濟形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合作社以及村集體經濟形式的依賴,逐漸轉化為以個體為單位的自主經營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之前,以村集體為單位的經濟形勢,因為腐敗以及貪污情況,人們之間的信賴大大降低,最終導致了該經濟形式的崩潰。一些因為地域阻礙,無法很好實現集體經濟的形成,致使其經濟形式不能達成良好的市場效益。
2未來發展路徑探討
2.1發展特色經濟
特色經濟即根據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或者根據當地的民風民俗,利用其特色的人文資源優勢,迎合市場需要,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產業經濟。發展特色經濟需要與當地的特色產業布局計劃相吻合,從而獲得更多的政府以及外資機構的經濟支持、針對少數民居聚集區,可以利用該特點,開展旅游業、民族民俗文化產業以及綠色農業等項目;而一些已經穩定成熟但立足不在少數名族的產業,其慢慢將產業鏈覆蓋少數民族區域并不斷壯大,例如煙草行業等。在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形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第一,發展特色經濟需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匹配當地發展規劃,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地理資源優勢,在發展當地特色經濟時不應當在不考慮本地地理條件情況下盲目跟風,這樣無法形成優勢經濟體;其次,發展地區經濟需集中發力,將具有鮮明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發展村集體經濟,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應當明確發展思路,注重產業的專業化,切忌盲目多樣化的發展致使無法形成具有規模的經濟形式,導致特色經濟道路越來越難進行。
2.2加強工業規模化發展
我國西南地區(云南、四川一帶)工業化程度較低,其工業經濟產值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經濟的落后,也是制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欠發達的工業發展,使得當地的產品無法達到精加工的目的,一些原始資源只能以最初的形態極低的價格供給工業發達地區進行加工處理。這也就導致了產品的絕大部分利益被工業發達地區掌握,而欠發達地區只是被動的被分配到利潤。同時,工業發展的緩慢,同樣影響當地的就業以及村集體勞動力的遷移,據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城市的發展通常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隨后轉向第三產業,就業人口也根據這一現象逐漸向第三產業進行遷移。而據大量的數據表明,沒有第二產業的強力支撐和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得到制約,同時第三產業的規模以及吸納第一產業的能力也將受到限制,從而無法實現地區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大力發展農村集體工業經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支撐對象。相對落后的技術條件,創新能力的欠缺是當前制約地區特色工業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當地村集體應當積極鼓勵創新型企業落戶發展,積極推動新型高科技技術取代傳統產業生產技術,引導企業根據當地的特色,將新型科技成果轉化為特色產業生產上。第二,大力發展招商引資,資金欠缺是阻礙村集體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投資是可流動的,大量的資金往往流向具有高收益回報地區。因此,當地政府等機構應當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開展工作時,為了確保資金穩定流入,應當注重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幫助投資者更加明確的了解其參與的項目;同時,村集體應當更具當地的條例法規給予投資者一定的優惠政策,從長遠角度考慮,短期讓利于他們幫助其扎根本地,為未來本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打下基礎;嚴厲打擊腐敗官僚風氣,對外招商引資的同時,需要肅清村集團內部的貪污、腐敗等潛在隱患,通過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規范相關人士的職責,提高公民服務意識。鼓勵本地資本的發展,為本地民營企業制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大力支持本地資本的投資活動,鼓勵本地資本在區域內流動,切忌忽視本地資金。
3總結
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新的思路。其改革發展的道路不僅需要考慮地理優勢、人文優勢,同時還需要結合所在區域的未來規劃發展方向。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切忌盲目跟風、開展,應當依據當地地理環境優勢,開展具有專業化的特色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業,從而幫助村集體發展,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村民增收,減少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
(作者單位:67449云南香格里拉市農業和科學技術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