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勁松
含山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距南京、合肥、馬鞍山、蕪湖等市均在100公里之內,擁有“一縣望四市”的區(qū)位優(yōu)勢。全縣轄8個鎮(zhèn),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涉農村居106個,二輪土地承包面積49.5萬畝,農戶8.7萬戶,農業(yè)人13 36.5萬人。2014年3月,含山縣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2016年11月,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基本完成,后續(xù)成果得到了初步利用,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確權工作舉措
1.1多措并舉,落實三個到位
1.1.1思想動員到位
縣鎮(zhèn)村層層發(fā)動、廣泛動員,召開縣鎮(zhèn)村組四級動員大會,全縣共發(fā)送《致農民朋友一封信》9萬份、宣傳短信7.8萬條,約占全縣農戶總數95%,做到政策宣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1.1.2責任壓實到位
縣、鎮(zhèn)成立高規(guī)格領導小組,分解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將試點任務納入鎮(zhèn)政府、縣職能部門年度考核任務,確保責任清、任務明。
1.13財力保障到位
財政支持:縣財政對各鎮(zhèn)給予每畝12元的工作經費補助;各鎮(zhèn)財政也下撥專項經費到村,保障試點工作順利推進;節(jié)約成本:在公開招標測繪公司時,在測算工程量、多方交流、廣泛詢價的基礎上,科學設置招標條件,努力做到用最小的成本招到最好的公司,中標的測繪公司中標價格僅為每畝14.3元。
1.2優(yōu)化方式,堅持三個注重
1.2.1注重“完善環(huán)節(jié)”
推廣2013年農業(yè)部在含山縣試點的經驗做法,增加外出務工人員“委托代理環(huán)節(jié)”,完善土地確權流程。各村對外出務工人員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登記造冊后由行政村逐一電話通知,對明確表示指界、簽字等階段無法返鄉(xiāng)的戶主“以大信封套小信封”的方式寄出委托書,戶主將委托書填好后用大信封里貼好郵票的小信封寄回,委托親屬完善確認程序。
1.2.2注重“分步推進”
針對確權登記頒證土地面積大、涉及農戶多,田畝權屬、現狀發(fā)生改變等實際情況,含山縣堅持尊重群眾意愿,將權屬清晰、群眾認可、能夠確權到戶的土地先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對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在爭議和糾紛的,先依法解決再確權登記頒證。
1.2.3注重“因情施策”
針對土地流轉后田畝四至界限消失、村民組私自調地、農村公益設施占用農田等問題,在認真對照法規(guī)政策、充分考慮農村實際的基礎上,找出適合村情的解決辦法,做到對癥下藥、因情施策、分類處置,避免產生新的矛盾和后遺癥。
1.3攻堅克難,發(fā)揮三個作用
1.3.1發(fā)揮“五老”影響作用
組織熟悉村情民情的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老教師等“五老”人員投身確權工作,形成農村內部約束力、監(jiān)督力和調解力。
1.3.2發(fā)揮“村民議事會”協商作用
對于法律法規(guī)政策有明確規(guī)定的,嚴格依法依規(guī)處理;對于法律法規(guī)政策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依照法律精神,充分發(fā)揮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采取民主協商、村民決議等途徑,找到保持穩(wěn)定的解決辦法。
1.3.3發(fā)揮調解委調處作用
含山縣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委員會,由熟悉農村土地政策和基層經驗豐富的社會人士擔任調解員,目前共接受群眾咨詢85起,成功協調處理糾紛18起,受到了確權主體的信任與歡迎。
2成果運用的實踐探索
2.1與各類農村資源確權工作相結合
含山縣率先將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水面等確權工作與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同步推進,加速各類農村產權明晰化。
2.2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相結合
出臺《含山縣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建設指導意見》和一系列配套辦法,建成覆蓋全縣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打通農村資源的資本化轉換渠道。
2.3與農村金融改革相結合
為實現確權成果運用,含山縣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意見》,指導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含山縣政府出資1000萬元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合作銀行按1:5放大貸款額度,目前,共發(fā)放貸款14戶,貸款總額1660萬元。通過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風險補償”試點,以確權成果進一步調動農民確權積極性。
3成果后續(xù)利用的障礙因素
3.1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存在阻力。主要表現在:單個農戶承包畝數較少,用經營權抵押獲得的貸款額度極小,不如小額貸款額度高、手續(xù)便捷,農戶大多不選擇經營權抵押貸款形式;農戶對經營權抵押貸款認識不深,擔心受讓方將經營權抵押,影響自身的土地收益,不同意受讓方抵押經營權。
3.2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時面臨的問題。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等10類不動產權利統(tǒng)一在新設立的不動產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和管理自2014開始用5年時間由農業(yè)部門過渡到不動產登記管理部門。農業(yè)部門作為一個暫時代為履行登記職責的部門,在設崗定責、培訓人員等方面很難制定—個連貫的計劃;5年過渡期后,登記職責劃轉,在登記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由誰處理也要盡早明確,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勢必會影響到登記工作效率。
3.3確權后權屬變化催生權證更替問題。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時,雖然《農村土地承包法》就流轉(變更)合同的內容條款有所規(guī)定,省、市農經部門也設計過流轉合同規(guī)范文本,但其主要是針對轉包、出租等流轉方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主要涉及轉讓和互換兩種方式,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文本可供基層參考,一旦合同內容不完善,勢必會產生大量的糾紛和矛盾。
4成果后續(xù)利用的措施對策
建議縮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由農業(yè)部門劃轉不動產登記管理部門的5年過渡期。縣不動產登記管理中心要盡快履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職責,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立、轉讓、互換等各登記環(huán)節(jié)中,要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定相應的登記制度,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制”等服務配套措施,規(guī)范登記操作流程,要加強對新老業(yè)務人員的培訓,明確劃轉后的農經部門和不動產登記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形成事有專門部門管、部門有專人負責的良好局面,為確權登記后續(xù)成果利用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作者單位:238100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農經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