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地理面積廣闊,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隨著我國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人們對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未來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逐漸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地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設置,并且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提高農產品的適應性,促進當地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就山東省莘縣而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逐漸實現產業化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會帶動其他的產業一起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完美轉型。
1莘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
莘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屬于農業大縣,農業是當地的第一產業,農業人口大約有88.8萬,耕地面積128.5萬畝。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理念的不斷普及和推廣,莘縣的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緊緊圍繞打造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基地的目標,以“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為契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速。當前莘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產業有糧食、蔬菜、食用菌、小肉食雞、生豬,在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中,莘縣的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實現了快速轉型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共同扶持和保障農業產業產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在莘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也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和問題,例如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認知不明確、當地的自然環境影響等。
2農業產業化發展現實中困難
2.1鄉鎮主導能力不同。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由于不同的鄉鎮領導能力不同,對產業化發展的領導能力不同,因此導致產業化調整力度達不到要求,例如有些鄉鎮已經完成調整、有些還處在推廣期,發展不均。
2.2農戶的認知不夠。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要有農戶的支持,農戶要形成統一的發展目標。但是當前莘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由于有的家庭對農業發展的認識不夠,加上家庭的財力無法保證,所以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產生阻礙。
2.3自然環境影響。在莘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當地的土質情況不同,有的地區沙質土壤較多,不具備農耕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3莘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
3.1加強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實現農業產業化,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對農業生結構進行調整,尤其是農業種植結構,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趨勢、自然環境條件等為基礎,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使得農產品生產質量不斷提升,促進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提高。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過程中必須要以農業發展策略、國家的宏觀發展方針等為導向,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很大,生產的周期比較長,資金的周轉比較緩慢,而且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對此,要因地制宜確定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并且將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案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例如在莘縣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戰略規劃下,要根據當地的優勢資源,在現有的五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還可以加強對其他產業的探索,對于一些沙質土壤比較嚴重的地區,更適合林業產業發展,則可以加強對林業產業的規劃設計,對當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3.2提高產品質量,做名優產品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莘縣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應該要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積極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提升,緊緊圍繞“優質、高產、高效”的戰略目標,對產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可以推廣一些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的產品,另外,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對產品進行豐富,切忌進行單一品種種植,要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切忌盲目發展,逐漸引進一些其他的農產品進行輪作或者間作,提高農產品的抗病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另外,產業化過程必須要實現對農產品價值的提升,要對農產品進行精加工,從而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利用價值,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莘縣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農產品的質量優勢,加強優質農產品原料基地的建設,生產高科技含量、長保值、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對一些無公害的有機產品和有機食品要進行深入開發,并且積極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延伸產業鏈,促進有機農產品的深度開發,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高品質新產品。
3.3推廣農業產業化新型組織模式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對傳統的農業生產組織進行創新,加強對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的建設,推廣“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中介服務組織+農戶”等新型組織模式,使得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可以得到集中化處理,在莘縣農村地區實現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生產,真正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在新型農業組織模式推廣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各種農業組織的帶動作用,對農戶進行教育,使得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生產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在農村生產過程中形成合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也是我國民眾賴以生存的產業之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農作物進行種植,并且根據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改變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加強農產品加工配套產業減少以及市場化管理模式的應用,逐漸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生產。
作者簡介:張貴峰,男,1982.5,漢族,山東莘縣,本科,初級職稱,現工作于山東省莘縣縣委黨校。
(作者單位:252400中共莘縣縣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