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花
引言
花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營養成分極高。我國是花生生產大國,具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但由于栽培技術落后、病蟲害防治缺陷,使得我國花生產量遭受嚴重影響。本文就花生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進行探討,希望對促進花生高產,獲得更高經濟效益有所幫助。
近幾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持續上升,但一直沒形成一個連續的產業帶。目前各花生種植地區環境、水熱條件復雜,栽培技術欠缺,病蟲害防治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花生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了探討。
1栽培技術要點
1.1地施肥
花生比較適合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地中生長,耕地時要深耕細耙,耕層的厚度應該控制在25cm左右,地面平坦,便于排灌,種植土壤有機肥的含量應保持在10g/Kg以上,磷肥的含量在15mg/Kg以上,氮肥的含量在40mg/Kg以上,鉀肥的含量在80mg/Kg以上,土壤的酸堿度保持在6.5-7.5中性范圍內,土壤含鹽量控制在2g/Kg以內。因為花生喜生茬,所以盡量選擇至少兩年未種植過花生的土地進行種植輪作。
1.2品種選擇
需要選擇高質高產的花生品種。高質高產種子的特點為易收刨、大小適中、整齊度好、果實飽滿。具有以上特點的種子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市場競爭力強。
1.3種子處理
為了避免花生產生病蟲害,通常會采取種衣劑拌種的方法,先將種子帶皮晾曬2至3天,每天保持5到6個小時,然后再去皮,選擇無蟲害、粒大飽滿的種子。拌種劑與種子的比例為1:50,均勻拌制,然后便可播種。
1.4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尤為重要,這直接關系著花生未來的生長及最后的產量。春花生通常在2月份種植,此時地表溫度適宜,環境溫度在15℃以上有助于花生萌芽生長。如果錯過最佳播種時間,會出現果實發育不完整,坐果率低等情況,如果過早播種會出現果實提早脫落,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因此把握好最佳播種時間尤為重要。在播種時也要合理控制花生的密度,通常對于植株體積較大的品種,間距應放大—些,而體積較小的品種,植株間距要放窄一些,總之適當調整植株密度,控制好植株間距對于提高花生產量尤為重要。
1.5田間管理
花生田間管理需要遵循:苗期細心管理、中期合理調節、后期及時預防的原則
1.5.1苗期。的同時也要及時清理掉落葉,促進子葉制造養分,同時也避免子葉傳染病害。
1.5.2中期。初花到結莢,是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并進的時期,同時也是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應及時進行施肥、澆水、除草。另外還要培土迎針,在結果層施加一定量的鈣肥,避免植株瘋長,促進果實發育。在初花期用50到100g的硼砂對50g的水噴灑到花生葉面上,改善結果率。在盛花末期,可以使用生長調節價來控制生長過于旺盛的植株,縮短節間,提高坐果率。
1.5.3后期。后期是指從結莢到成熟期。因為脫肥等原因,花生植株的葉子花發生早衰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避免葉子早衰。通常是通過根外施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方法避免葉子早衰。將1%尿素與2%左右的磷酸二氫鉀混合噴灑一兩次,并針對不同的病蟲害噴施相應的殺蟲劑,保護葉片,延長其功能期,保證果實豐厚充實,增加果實產量。
2防治病蟲害
2.1建立區域綜合防治網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管理部門應盡快構建一套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機制。比如構建—個區域綜合防治病蟲害的網絡機構,實現大面積病蟲害防治服務。花生病蟲害的防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綜合防治網絡機構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提高花生產量。
2.2優化種植技術
積極引進先進的、具有現代化水平的病蟲害防治農具,現代化農具的功能有很多,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合理種植,減輕農民負擔,還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現代化農具對花生病蟲害防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現代化農具代表著農業未來的方向,我們應積極順應社會潮流,促進花生產業迅速邁進現代化。
2.3改善防治措施
目前已用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已得到了一定改善,比如根據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關系,引入天敵來防治病蟲害,這種方法不僅不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很經濟。此外還有根據動物的驅性,設置燈光捕殺害蟲,也可以釋放引誘劑,再配合藥物控制病蟲害。
2.4培育抗病品種
不斷培育新型的抗病品種,也是防治病蟲害的一條有效途徑。假如花生本身帶有抗病蟲害能力,那么后期種植防治病蟲害的工作就會減輕,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很多新型坑病品質被研制出來,推廣新品種的使用,并在此基礎上研制更有效的抗病品種,不斷推進花生產業的發展。
結語
總之,優良的栽培技術、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對我國花生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不斷改進栽培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276622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