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
摘 要:練習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鞏固和發展所學知識技能,而且可以檢查、了解和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水平,提供改進學習和教學所需要的反饋信息。本文討論如何改進和加強練習環節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化學;練習;設計
練習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鞏固、發展所學知識技能,而且可以檢查、了解和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水平,提供改進學習和教學所需的反饋信息。練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活動區別于科學研究和其他實踐活動的重要特征。因此,練習是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種種不重視練習環節的現象:一是教師“滿堂灌”,不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和機會;二是向學生大量布置練習作業,而這些練習題只是信手拿來,沒有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三是練習的內容偏重于應付考試,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研究、改進和加強練習環節的教學設計很有必要。
一、 練習設計的原則
化學教學中的練習設計應符合下列原則:
1. 服從和服務于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
練習實際上是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工具、一種手段。無論課堂練習還是課外練習,都要從化學教學的總目的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利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有利于他們學習科學方法、科學思維,養成科學精神和品德。由于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基礎不同,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練習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練習應該有側重、分層次,以便學生有選擇的可能,但又有基本的、共同的練習內容,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適當的發展空間。
2. 既有整體安排,又有計劃、分步驟、及時地進行
練習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過程規律,需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同時又要有整體地考慮和安排。練習設計通常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基本、最簡單地練習,即基本練習,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內容;第二層次是綜合性、拓展性練習,旨在使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有所拓展,加強有關知識技能的相互聯系,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第三層次是研究性、創造性練習,旨在開發學生潛能,進一步發展其認知結構。
練習需要及時和適當重復。根據學習的遺忘規律,及時組織練習,讓學生嘗試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可以阻止或減慢新知識的遺忘。要使知識保持長時間記憶,還需要周期性的復習練習。當然,這種周期性練習不應該是簡單的重復,要結合新知識的學習,以新帶舊、新舊融合,在不斷完善知能結構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鞏固。
3. 既有分解的基礎性練習,又有綜合的聯系實際的練習
練習應該首先針對基礎內容設計和組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適當地分解為一組難度較小的問題系列,或者加以簡化,以后再逐步加大難度和復雜程度。這樣做,不但能讓學生比較順利地完成練習任務,還能使他們產生成功感,保護和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練習還應該注意聯系實際,注意進行綜合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
好的練習不但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新的練習形式、新的題材、新的要求,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不但能在這方面發揮作用,還能夠使學生通過練習了解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學以致用,養成良好的科學技術素養。
二、 練習設計的功能
一般說來,練習的功能主要有:
1. 用于創設教學情境
練習可以形成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例如,對“乙醇”教學的開頭部分可以這樣設計:
首先出示一瓶液體(乙醇),說明這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要知道它是什么物質,可以先作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實驗的結果是:9.2g此無色液體在純氧中完全燃燒后生成10.8g水和17.6g二氧化碳,另外測得該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46,請確定它的分子式并推測分子結構。在提出問題后,學生能夠通過計算確定分子式為C2H6O,產生一絲成功的快樂,但在推測分子結構時會遇到困難:學生無法確定該物質的分子結構到底是CH3CH2OH還是CH3OCH3,由此可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成功地為該課題教學設置問題情境。
2. 用于“以舊換新”
這類練習通常放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其內容大多跟新知識有直接聯系。
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的條件和實質”之前,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以便引出新的學習內容:
(1)怎樣實現下列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改寫成離子方程式:
①用一種可溶性硫酸鹽制備一種不溶性硫酸鹽;
②用一種可溶性亞硫酸鹽制備一種可溶性硫酸鹽。
(2)書寫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氫氧化銅跟硫酸的反應;
②氯化鎂跟氫氧化鋇的反應;
③碳酸鈣跟鹽酸的反應。
3. 用于鞏固教學,查缺找漏
課堂練習是鞏固教學成果、查缺找漏、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采取補救措施的好方法。例如,在“氨”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下列練習:
(1)氨水和液氨有哪些不同?
(2)在實驗室中,可以用哪些方法檢驗氨氣?
(3)分析反應NH3+5O24NO+6H2O中的電子轉移情況,指出哪一種物質是氧化劑、哪一種物質是還原劑、哪一種物質被氧化、哪一種物質被還原。
4. 用于綜合聯系,訓練思維
通過綜合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可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創造性。
5. 用于揭露矛盾,發展認知
在教學的最后階段或復習階段,通過精心設計適當的練習,可以揭露新的矛盾,發展學生的認知。
例如,在復習“氣體摩爾體積”時,可以讓學生計算實際氣體的體積并進行比較,聯系氣體模型和實際氣體分子的性質和結構特點,對實際氣體體積的偏差嘗試作出解釋,發展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學生的認識。
三、 練習題的設計
設計化學練習題需要把握以下內容:
1. 導向正確 要符合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定,體現先進的教學思想,有正確的導向作用。要能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素質,不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能促進化學教學向正確方向發展。
2. 內容科學 化學練習題的內容不外乎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鑒別、檢驗、存在、制取、分離或者應用等等。其常見題型有化學概念和原理題、物質結構題、化學用語題、化學計算題、化學實驗題以及由它們形成的化學綜合題等。要符合化學學科特點,注意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符合實際情況,不違反化學事實及其客觀規律,不“閉門造車”、臆造杜撰;問題有解、可解。
3. 形式靈活 化學練習題的形式除了采用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常見形式外,還采用一些特有形式。例如設計繪制實驗裝置圖;完成實驗作業;撰寫實驗報告或者小論文等。練習題的形式適合與它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不怪、不雜,學生比較熟悉,又靈活多樣,比較新穎。
4. 表達無誤 題文準確、完整、簡潔,便于閱讀和領會,不會產生歧異和誤解;名詞、術語規范,單位、符號使用正確;有必要的答題指導語,以及相對原子質量等解題必需的數據資料。
5. 難度合理 解題需要的認知或操作水平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教學要求,能有效地促進教學,學生經過適當努力可以解決。
6. 數量適當 為保證練習題地質量,并且有較大的選擇余地,設計好備用的題量應該大于實際需要量。實際使用的題量不會影響其他教學環節的進行,不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學習負擔。
另外,對現有的化學習題和試題,教師可適當進行改編加工,根據化學事實進行演繹、逆推、衍變、提高或降低要求、隱藏或變換某些條件,來增加或減少題目復雜程度和難度。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設計及案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