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 要:新課標改革以后,我國的教育部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目前的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老師開始越來越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但是,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提問,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沒有問題哪來的收獲,牛頓就是從“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這一個問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也就談不上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問出有價值的問題,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提問
一、 引導學生進行提問的重要性
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國內外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在現(xiàn)有的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關注,人們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另外,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的進入到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去,更好的掌握知識。
二、 影響學生進行提問的因素
(一) 填鴨式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提問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機械的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大多數的同學沒有花費一些精力去深入的思考問題。而且我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為了更多的講授知識,把課堂45分鐘充分的利用起來,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讓學生進行提問,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二) 課堂設計不生動降低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現(xiàn)在的初中生,認為數學課堂沒有別的課堂生動,只是單純的數字,比較枯燥,不愿意去進行研究。還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前并沒有對數學內容進行預習,在老師講解的時候,不知道怎樣去進行提問。
三、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提問
(一)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問題,如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是主動學習的一個方面,往往數學學得好的學生都喜歡問問題,而學得不好的學生就問得少了,甚至從來不問問題,也沒有問題可問。有些學生也納悶了,哪有那么多的問題可以問呢?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問題要多想多思。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這種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并不是以題論題,而是根據題目的條件作一些變化,如在講三角形全等時,變換不同的條件求同樣的兩個三角形全等,或者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求不同的結論成立等等,讓學生學會一題多變,發(fā)現(xiàn)問題,活躍思維。
2. 每上完一個單元,叫學生根據自己對本單元內容的把握和自己平時做題時的易錯點,自己設置條件,提出問題,完成習題的命制,最后匯總后老師進行篩選、整理和適當修改,出成一份課堂練習卷,再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當學生做到自己出的題目時會特別興奮,并且對于自己出的題目做起來肯定得心應手。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幼兒園小朋友經常會有十萬個為什么問大人,但初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卻害怕把問題提出來。這里原因主要是怕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而被老師批評、指責,被同學笑話。那么,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老師的幫助。首先老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老師的一點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手勢,都是給予學生最好的鼓勵。其次,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為提問作好充分準備。當學生提出比較好的問題時,老師一定要及時提出表揚,對那些比較新穎的問題,還可以作為作業(yè)布置,這可能是對提出問題的學生最好的獎勵了。
(三) 訓練學生提出問題
1. 根據教材或題目中的一句話,一個詞來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授整式的概念時,首先要求同學們根據“整式”提出一些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與“代數式”的區(qū)別,有的學生提出了判斷整式的方法,通過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加深了學生對整式這個重要概念的理解。
2. 根據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提出問題。例如我們在講解《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銷售》一課的時候,我們可以聯(lián)想一下現(xiàn)在的商場,特別是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出現(xiàn)了各種打折的活動,例如,“跳樓價”、“最低價”等等,這樣的活動口號,讓消費者心動,我們順著這個思路讓學生往下繼續(xù)思考,有的學生就提出了“商場的打折以后的價格會低于它的成本價格嗎”,也有的學生提出銷售方怎樣在打折的背后獲取更高的利潤呢。這些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四) 指導學生提出問題
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的重點、難點的地方,從什么方面進行提問,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善于提出提問。一般我們可以采取這樣幾種方式:
1. 課題提問。例如,我們在講解“合并同類項”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對課題進行提問,學生就會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是同類項?同類項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如何合并同類項?這樣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情境提問。例如,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創(chuàng)設了拉面師傅拉面的情境,學生就會產生“這根拉面到底多長?”這樣的問題。有了這些問題后,學生自然能引起興趣,容易集中注意力。
3. 插圖提問。例如,在講授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時,有一張關于28屆奧運會男子射擊甲乙兩名運動員的圖表,通過圖表學生可以進行提問,他們誰的成績更好?誰的實際水平更好?等等問題。
4. 類比提問。數學的每節(jié)課都是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我們可以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例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三角形全等與三角形相似等等,根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質的相互聯(lián)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把問題提出。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初中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了,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讓學生被動的獲取知識,應該讓學生學會自主的進行提問,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這樣可以讓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