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
1. 夯實學生英語“雙基”,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 加強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教師職業能力。(1)構建校內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①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②更新教學理念,加大校內實踐教學的力度。③拓展多種渠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2)構建校外實踐教學體系。①制定和完善英語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實施方案和監控手段,規范教育實習。②實施校—校合作或?!獔@合作“雙贏”的模式,建設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③邀請校外兼職教師等一系列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 高師院校;英語教育;教學能力
一、 引言
根據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求,教育部對原來的《英語課程標準》進行修訂,新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小學英語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頒布實施,對培養小學或幼兒英語教師的地方高師院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地方高師院校必須實現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轉型,培養出能適應地方基礎教育改革和需求的師資,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然而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而對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從而導致畢業生的教師職業能力不能滿足基礎教育改革需求。因此,要實現地方高師院校的轉型發展,除了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外,還必須提升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能力。
根據轉型發展的需要,對當前地方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或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能力進行調查,了解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為英語教育專業的轉型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依據,進而才能有效地進行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優化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過程,為小學或幼兒園培養合格英語師資。
二、 調查方法和情況
此次調查對象分別為:一是我校2014屆、2015屆、2016屆英語教育專業和非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二是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申請英語教師資格證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校學習了三年或四年,我校畢業生和本科院校畢業生對本校對學生所進行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情況、自身具備的英語教師職業能力情況等方面是清楚的。通過教育實習和教師資格證申請等過程,這些學生對一個合格的幼兒園或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職業能力要求,有了了解和體會,能夠通過反思,發現我校英語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優缺點,并給予較為準確的評價。
此次調查采用抽樣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以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為樣本進行調查和以申請英語教師資格的非英語教育專業和本科英語專業學生作為觀察的對象。具體方法是,一是對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300多名學生采取問卷方式進行調查,調查范圍覆蓋我系英語教育專業2014屆、2015屆、2016屆畢業生,可信度與有效度高。二是通過觀測,采集這三屆學生在進行畢業綜合考核時出現的問題和優勢。畢業綜合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主要從筆試(英語過級)和口試(全英語組織教學)兩方面進行考核;而英語教學能力從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英語說課技能、英語教案撰寫能力、英語課件制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觀測。非英語教育專業和本科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教師資格考試的面試中,課堂教學能力測試主要從課堂教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效果、教學態度等內容以及課后說課,包括教學思想和觀念、教學理論知識的應用、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教學常規、教學反思能力等方面進行觀測。三是隨機抽取部分畢業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每一個畢業生三年來我系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自我發展過程中的收獲以及建議。
對調查情況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如下:
1. 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基本功不夠扎實,具體表現在英語語音能力不強,發音不準確;語言表達用詞不當,句子表達不完整、不正確等。2. 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板書能力差,具體表現為英語書寫不規范、板書不工整、板書設計不規范等。3. 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教學設計能力和教案撰寫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不能把握所教授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教學環節的關系。4. 英語說課能力以及與之匹配說課稿撰寫能力也還有待提高。
三、 歸因分析
通過調查和歸因分析,影響地方高師院校學生英語教學能力的因素大致歸納為:
1. 在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方面,雖然非常重視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采取英力克英語習得模式以及各種方法和措施,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但從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方面來觀察,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過程中,除課本內容外,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是非常有限的,具體表現在學生課外英語閱讀的書很少,每個學生課外閱讀量平均每學期不到1本英語課外書;課外聽力訓練內容也很少,具體表現在學生課外英語聽力訓練時間每天不足1小時,如此少的英語語言輸入量很難保證學生有較好的英語語言輸出,也就很難保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才導致學生英語語音能力和英語語言口頭表達能力普遍較差。
2. 在英語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方面,近年來,雖然我校教育類人才培養方案中,在課程設置上,教師教育課程比例相對于過去有較大的提高,但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還是沒有實質性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
(1)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未能充分認識和理解掌握英語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性,具體反映在大部分學生除上課外,課外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進行復習和訓練,也沒有認真學,從而沒有真正掌握應具備的英語教學能力。endprint
(2)在教師教育課程建設中,英語教育專業還沒有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這樣安排任課教師時,隨意性較大,且任課教師不固定。任課教師在講授教師教育課程時,大多數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加之實踐教學時間不足,也就無法實現課程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
(3)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實踐教學尚存以下問題:
①校內實踐教學實效性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在由于課時數有限,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之課外又缺乏相應的監控手段,導致學生不能掌握應有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因此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學生普遍感覺無法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也不能完全用英語進行授課,才認識到掌握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的重要性。
②因校-校合作缺乏“雙贏”的合作機制,地方高師院校與教育實習基地之間只有形式上的合作,而且由于實習基地難以接收太多的實習學生,難以建立穩定的、集中的實習基地。這樣大多數地方高師院校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
③地方高師院校大多數指導教師并不是專職的教育教學實習指導教師,未能形成相對穩定的教育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實習指導教師不能全身心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實習指導,加之采取分散實習的方式,無法進行有效的指導。
四、 思考與對策
英語教育專業的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教育教學能力。根據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基本理念“實踐取向”的原則以及調查結果與分析,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如下實踐:
1. 夯實學生英語“雙基”,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在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方面,全面構建系統化、日?;挠⒄Z語言技能訓練體系。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加大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入量。因此今后在英語語言技能訓練方面,應加大學生課外英語閱讀量和英語聽力訓練的力度,制定嚴格考核制度,做到系統化、日?;?,常抓不懈,從而保證學生英語語言輸入量,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 加強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教師職業能力。
(1)構建校內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
校內教育教學能力體系的構建是培養學生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學生教師職業能力的有效保障。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①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高效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是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根本保證。建設好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才能保證英語教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群的有效實施,才能保證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力。
②更新教學理念,加大校內實踐教學的力度。
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從重理論學習向重實踐教學的轉變,采用微格教學或微課的形式,加大校內模擬教學的訓練力度,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教學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師教育課程群的教學中增強實踐性,提高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的實效性和質量。
③拓展多種渠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
除了課堂的實踐教學外,課外還可以拓展各種渠道,以“人人參與,個個提高”為原則,給學生搭建并提供更多參與、訓練專業技能的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如英力克專業實踐周、英語之夏演講比賽、大學生專業技能大賽、英力克之夜主持人大賽、畢業綜合考核等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2)構建校外實踐教學體系
①制定和完善英語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實施方案和監控手段,進一步規范教育實習工作。
教育教學實習是培養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如何有效地進行教育實習指導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因此在教育實習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還是采用分散實習模式。與過去不同的是充分利用學校網絡的課程中心對學生的實習過程和教師的指導情況進行適時監控,由教研室主任或教育實習負責人,通過課程中心定期給實習學生布置實習作業,學生完成實習作業后,及時將作業提交到課程中心,再由實習指導教師及時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評閱,并提出實習指導意見,及時指導學生實習中出現的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指導實習學生的有效性和時效性,而且還可以適時監控、指導學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實習的質量。
②實施校-校合作或校-園合作的“雙贏”的機制,加強與當地小學或幼兒園的聯系,建設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基地是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校外進行實踐教學的條件和保障。學校要加大經費的投入,與當地小學或幼兒園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創建?!?、?!獔@合作“雙贏”的機制,才能與實踐教學實習基地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也才能保障與實踐教學基地學校共同完成有效的教育實習的實踐教學訓練以及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相應小學或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和實習。
③聘請一定數量的當地小學或幼兒園一線優秀教師作為英語教育專業的校外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教育見習和實習,這樣才能有效地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學生的教學能力也才能有效地提高。
五、 結束語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師院校要實現轉型發展,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更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課程體系和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及監控體系,更新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課程的考核方式,創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穩定實踐教學基地,才能為當地社會經濟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解讀(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季銀泉.小學英語課程設計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5acfe0100hbj2.html.
[6]《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4版、2016版.
作者簡介:
洪學典,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