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一種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西方企業管理理論,該理論以其獨特優勢,逐漸受到了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認可,并被進一步運用到教育管理領域。本論文中,筆者將引進“學習型組織理論”這一概念,追溯其起源和發展,分析其應用于我國學校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究其在學校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從而為我國新時期的學校管理提供科學的借鑒。
關鍵詞: 學習型組織理論;學校管理;應用
一、 學習型組織理論概述
“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系統動力學創始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福瑞斯在其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企業的新設計》中提出,他在此書中對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特征進行了初步構想。當代最為著名的新管理大師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其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中,將學習型組織用一句話概括為一種“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彼得·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中的“學習”并不僅僅單指汲取知識或者獲取信息,更是指關于“人之所以為人”的深層次學習。因此,他提出了以構建學習型組織為目標的“一生的學習與實踐計劃”——五項修煉。下面筆者對五項修煉的內涵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第一項修煉:實現自我超越。這是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基礎。即指個人以展現自我才華、促進精神成長為動力,自覺投身于學習和工作,并不斷挑戰自我的一種精神。第二項修煉:轉變心智模式。這是構建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心智模式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中形成的一種較為根深蒂固的心理觀念和思維方式。過度僵化的心智模式會影響人們對于事物的正確認知。因此,我們要善于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轉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從而更加客觀、全面、科學的看待和分析問題。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愿景。即將個人愿景、團隊愿景整合成共同愿景,并將其作為組織成員的奮斗目標。第四項修煉:組織團體學習。即通過一個科學有效的學習過程來進一步提高組織成員的專業水平和配合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從而促進共同愿景的盡快達成。第五項修煉:進行系統思考。即將學習型組織看成一個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的動態系統,組織領導者要善于運用全局觀點去尋求一個動態平衡。在本論文的第四部分,筆者將結合這五項修煉的內涵,探究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二、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一方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管理改革的現實需求。下面,筆者將從這兩個方面對其必要性進行簡要分析。
1.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學校的根本特性是學習,這里的“學習”除了指學生的學習之外,也包括教師和領導的學習。只有不斷學習,學校才能夠為社會輸出更多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適用型人才。而學習型組織可以幫助學校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其次,學校的主要目標是人才,為了輸出更多具備真才實學的人才,學校務必通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應用來加強自身管理,從而不斷與時俱進,提高自身人才培養能力;最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了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因此,作為人才培養搖籃的學校更應該積極響應政策,緊隨時代步伐,努力構建學習型組織來加強自身管理,保證優勢地位。
2.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是管理改革的現實需求
筆者通過研究發現,我國現階段的學校管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弊端。其一,過度強調規章制度而忽視人本思想。學校管理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大群體均具備自身的個性和主見,一味地通過周密完善的規章制度來對其進行控制和監督,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激發教師和學生的抵觸情緒。因此,學校管理者務必通過學習型組織的構建,將被管理對象的個人愿景、團隊愿景整合并轉化為學校的共同愿景,從而在尊重被管理者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之上,促進學校整體目標的實現;其二,過度重視計劃控制而忽視動態管理。目前,我國眾多學校領導者普遍習慣于通過制定年度計劃的形式對學校工作進行管理,但是,卻忽視了學校管理的動態特性,往往使得計劃趕不上變化、發展脫離正軌;其三,過度重視眼前績效而忽視長遠規劃。筆者通過研究發現,我國很多學校管理者將極富創造性的教育工作轉變為極為機械化的定量評價,這種舍本逐末的管理模式導致被管理者成為“指標仆人”,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完成相應指標,從而使得辦學偏離初衷。最后,部分教師固步自封。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引導者,如果教師的知識水平、專業能力、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那么,必然會不利于學校管理的實施和教育目標的實現。但是,目前部分教師自認為教師職業是鐵飯碗,因而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毫無競爭意識和危機觀念,導致個人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相對滯后,從而嚴重影響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現階段學校管理存在的上述諸多問題使得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成為一種極為迫切的現實需求。學習型組織既可以激發組織成員的奮斗意識,也可以激發其創新意識,是一種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學習型組織之所以能夠從企業管理領域引進到學校管理領域,除了其必要性之外,也因為其可行性。首先,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學校管理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成長的沃土。在知識經濟時代,每個個體和組織都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大家都不得不主動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來適應時代發展;其次,人們工作觀念的轉變使得學習與工作的有機融合成為可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自主能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社會就業崗位的不斷增加,新時期的勞動者不再只是為了維持生計而工作,更多的人則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追求。這種工作觀念的深刻變化使得現在的勞動者更愿意自主學習,從而也為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奠定了群眾基礎;最后,終身學習思潮的興起為學習型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養分。1994年,羅馬召開了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并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我國也由此興起了終身學習的思潮,從而為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endprint
四、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的具體措施
1997年,國家教委將“學習型組織和五項修煉”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內容來對成人高校的校長進行資格培訓;21世紀初,中國教育學會將學習型組織列為現代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現如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發達城市已經步入學習型城市階段。可見,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學管理的改革,還能夠推動我國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下面,筆者將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個人管理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的具體措施。
1. 轉變思想觀念。學校領導者、教職工和學生都要轉變自身的落后思想觀念,并自覺樹立“終身學習、全民學習、全程學習、合作學習”的正確思想觀念。
2. 建立共同愿景。學習型組織有別于傳統型組織的優勢在于:學習型組織可以通過讓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參與決策來激發被管理者的工作和學習熱情。而這種“參與”主要體現在“將被管理者的個人愿景、團隊愿景科學合理轉化為學校的共同愿景”上。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善于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主動了解教職工的個人愿景,并將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和延伸,形成適應卻又高于所有個人愿景的共同愿景,從而讓教職工在努力實現個人愿景的同時,間接推動共同愿景的達成。
3. 打造創造性團隊。學校學習型組織的構建關鍵在于師資力量,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夠打造出最具創造性的學習型團隊,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出更多綜合性實用型人才。
4. 消除習慣性防衛。習慣性防衛是指人們為了保障自己免于受到傷害而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在學習活動中,習慣性防衛主要體現在:學生為了避免自己內心真實卻錯誤的想法或答案遭受同學或老師的嘲笑,就會習慣性地選擇不回答問題;教師為了避免自己的教學理念、方法、教案等遭受其他教師或者領導的否定,就會習慣性的拒絕交流。諸如上述這些心理弱勢都會造成阻礙學習型組織形成和發展的習慣性防衛。因此,我們務必采取有效措施來消除學生以及教師的習慣性防衛。其一,要營造開放且包容的學習氛圍。其二,要減輕被管理者的心理負擔。學校管理者對于教師、班級管理者對于學生,都要重視管理藝術,善于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來消除被管理者的心理負擔,從而達到以誠相待的目的。
五、 小結
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管理既是必然趨勢,也是現實需求。作為學校管理者,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措施,與時俱進地推動學校管理工作的發展,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陳江華.學習型組織理論研究綜述與評價.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2]溫恒福,張萍.學習型組織的實質、特征與建設策略.學習與探索,2014(02).
作者簡介: 李元青,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