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威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主要內容,利用片段教學的重構教學模式,對課堂問題的提出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及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提問技能,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片段教學;重構;提問技能
引言
片段教學就是節選一課時中的某一段進行教學。它是教學研究的一種形式,如在準備公開課的過程,為了檢驗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恰當,又考慮到要盡可能節約參與研究者的時間,常常選擇其中的主要片段進行試教、研討,在選拔教學新秀等評比活動中,為了考察教師的課堂教學業務技能,也常采用這種方式,以節省活動所花費的時間。
一、課程概況
此次課堂內容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主要內容進行片段教學的重構,該片段的教學目標應該直指本片段,而不是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因此針對教學片段的內容先進行學情調研,以便于更加準確合理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片段教學目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學習內容,對于這部分知識,教材進行了如下編排,先是引導學生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接下來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借助割補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學生們熟悉的圖形,利用熟悉的圖形相關知識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二、片段教學的重構對教師提高提問技能的分析
(一)問題的直接提出
首先對學生直接引出問題:借助量一量、畫一畫、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對于該問題學生的反饋如下:7.93%的學生表示無法解決此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對于之前所學有關計算圖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印象不深刻,自主遷移知識的能力較弱;66.67%的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像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一樣,即用相鄰的兩條邊的長度相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受到長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負遷移影響,單純地認為求圖形的面積是用鄰邊相乘,而忽略了兩條鄰邊角度的關系;25.4%的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這其中有50%的學生能夠利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感受到兩個圖形間的聯系,進而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因此,在該片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了大膽猜想、合作驗證、交流研討、集體匯報、總結概括、辨析深化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從而落實課標對于“學生在觀察、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并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的要求。
此問題的提出忽略了學生在操作、探究、驗證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概括的能力,因此對于初高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深化。
(二)核心問題設計中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
初稿中的核心問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并不能體現該教學片段的主要內容和思維提升點,因此核心問題設計的不夠準確。現如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渠道有很多,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有所了解,這在學前調研中也有所顯示。故該片段要解決的問題不光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還應該在經歷探究等活動過程中,對于公式背后的推理過程進行整理和概括,因此核心問題修改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為什么?”與此同時,修改后的核心問題存在著遞進的關系,若只取前者,則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故無收獲,且學生記住的只是結論而不知緣由,對日后的學習會造成負面影響,若只取后者,則部分學生的思維會產生斷層,形成思維障礙,產生消極情緒。綜上所述,兩個遞進關系的核心問題缺一不可,同時也是整個片段的核心內容。
該問題的提出能夠引導學生做出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但是在問題鏈的設計方面,上述問題鏈設計不夠準確且邏輯關系不明確。問題鏈的設計應該是圍繞著核心問題的解決層層遞進,所以對于問題的提出應做出更進一步的探究。
(三)問題鏈的設計及修改
問題鏈修改為:①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②在探究驗證過程中,你是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結論?怎么得到這個結論的?③用底×鄰邊能否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④為什么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進行裁剪?不難看出,問題1和2是將核心問題細分成學生可操作的小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經歷完整探究過程。學生可根據小問題“拾階而上”,得到正確的結論。同時,這樣的設計便于學生回顧探究過程,形成感性認識。問題3和4是對核心問題的辨析和補充,根據學生的易錯點和思維難點,設計這樣的兩個小問題,意圖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辯論的形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逐步完善理性認識,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落實課標要求。
三、課堂總結
問題鏈與核心問題密切相關,是圍繞核心問題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有條不紊,前后貫通,使所有問題成為一個整體系統,從不同的認知層次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逐步達成對核心問題的共識。教師在完成一個完整的提問過程中要有必要的等待時間和合適的語速。教師的提問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在全體學生中分配。在學生初始回答問題后,為了幫助學生對最初的問題得出更合適的答案,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恰當的回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同一個內容分別進行了三次問題的提出,顯然,基于片段式教學重構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并且幫助教師進一步完善問題的深化提出,從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袁紅玉.如何藝術化地展示片段教學[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25(12):11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