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瑪麗
摘 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有個好的開端,像一場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序幕。良好的導課,就像一塊磁鐵一樣深深把學生吸引住,像一把金鑰匙悄然開啟學生的思維,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欲,促使學生以最佳心理狀態進入新課的學習。
關鍵詞:導課;分析課題導課法;創設情境導課法;介紹說明導課法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導課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下面我就以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課文為例,淺談課堂導課的幾種方法。
一、創設情境導課法(形象描繪法、詩歌朗誦法、先聲入耳法)
情境導課法就是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看兩則例子吧。
(一)形象描繪法:課文《雅魯藏布大峽谷》
師:西藏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還有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魯藏布大峽谷,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云遮霧涌,神秘莫測。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游覽這堪稱世界第一的壯美景觀的大峽谷吧!
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魯藏布大峽谷,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對魯藏布大峽谷無限神往之情,因而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先聲入耳法:課文《卡羅納》
課間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欣賞了一首有關母愛的歌曲,那么在你們的心目中,母親有多么的重要呢?
師:是啊,母親生養了我們,給了我們最無私的愛。有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他在母親生日那天,獻給母親一封長達八頁的信,來表達自己對母親深深的熱愛,信的周圍還畫上了漂亮的花邊。可是半年過去了,無限疼愛他的母親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他傷心極了。(配樂《神秘園》)
孩子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此時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指名講)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都是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知道嗎,這個失去母親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卡羅納。(板書課題)
二、敘述故事導課法(背景介紹法、引用典故法)
故事本身有情節,青少年學生比較愛聽故事。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對于那些故事性強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師可以先講述課文中的一些情節或與作者、作品有關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課,請看下面三則導課。
(一)背景介紹法《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師: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的豐富,我國的許多畫也是名揚中外的。我們今天要欣賞的一幅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和張擇端這位畫家。(課件)
(二)引用典故法《過故人莊》
師:范式是古代一位以誠信著稱于世的官,年輕時進京城太學當學生時,與張劭是好朋友。某天,兩人將回各自家鄉。行前,范式與張劭約定:兩年后,范式將專程到張劭家看望張劭及家人。張劭回到家中,央求母親屆時準備酒菜好好款待,張劭母親說:你們的約定時隔兩年之久,難道你相信這位朋友屆時果真會來嗎?張劭堅定不移地對母親說:范式是很講誠信的人,決然不會失約的。兩年后,范式果然如期來看望張劭。聚餐暢敘之后,兩人高興地話別。后來"雞黍之交"就象征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師:以后經常有詩人引用這個典故作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過故人莊》,看看從這首詩里你讀出了什么?這種導課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
三、巧設疑難導課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亞里斯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嘆開始。”教師導課時若能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難點,巧妙設疑,就會在上課伊始即將學生帶進問題的漩渦,從而激發學生的求解愿望,積極地思考問題。
如下面的四篇課文就是步步設疑,引發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
第一則:《爬山虎的腳》
師: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滿藤掛(葡萄)
師:我們要種絲瓜,首先要做什么(搭架),同學們知道了,絲瓜、葡萄等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出攀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緣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爬山虎的腳》。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才能發揮出來,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所謂比較,就是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點、相同點與不同點,采用類比的方法導入新課。
第一則:《白公鵝》
師: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他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高傲)
師: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是俄國作家諾索夫寫的,猜想一下,這會是怎樣一只白鵝?
運用比較可以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或事物,同時也能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發現區別與聯系更好得進行知識的遷移。
四、總結
其實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遠不止這些,諸如開門見山法、溫故知新法、親切談話法、直抒胸臆法、名言導入法、幽默風趣法、歸納總結法等,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當然每篇課文也不止一種導課方法,而每種導課方法也不是固定的,它們有時可以同時使用,相互融合。從而促使學生語文素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名師授課錄·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2]孫春成.編著,《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語文出版社,1998年
[3]啟明,趙林森.主編,《教師語言藝術》,語文出版社,1998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