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翔+孟雨蓮
摘 要: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社會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量。科技發展到今天,的確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福祉。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對新一代青年的成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一代;信息技術;科學
時值2017年歲末,我們的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曬自己十八歲照片”的浪潮,為什么新一代青少年集體追憶青春呢?原來是因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度過了他們18歲的生日,這意味著從法律上講,90后一代已全部成年,集體告別了少年時代。曾經的我們在胡同里打彈珠、跳皮筋,圍在小賣部的電視機前看《西游記》,如今大家天各一方,通過網絡抒發情感。正是信息技術與科技的發展,才能為我們新一代青年的生活,帶來更多新鮮有趣的體驗,彼此之間拉近了距離。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的出現和運用,互聯網迎來了加速度裂變式的新一輪革命。這場革命不僅使社會的各個方面發生了許多顛覆性的變化,而且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
科技的產生和發展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整個歷史。人類文明開始的標志就是火的誕生,鉆木取火讓人類從茹毛飲血的野蠻中解放出來。鐵制農具的出現大大促進了人類農業生產,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農業從原始到精耕細作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工業時代,煤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工廠,解放了力量;石油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出現,火車飛機解放了距離。
回顧歷史,能看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現代社會,互聯網出現,人工智能興起,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科技進步大大促進了生產生活,科學技術更是被看做“第一生產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技在給人類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逐漸暴露了它的問題。人們在不斷利用科技征服和改造自然,過分強調經濟發展,造成了資源的不合理消費,從而破壞了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環境污染、能源枯竭、核戰爭,這是人類面臨的巨大威脅。
盡管有人認為,人對自然的改造活動可以讓自然界按照人類的目的和需要向它有利于自身演化的方向發展,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能夠解決科技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但是,科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科技本身的問題,更重要是人的問題,是人怎樣處理自身與科技發展之間關系的問題。
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發布了《21世紀議程》,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一項發展戰略。在本質上,它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突出了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整體性和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它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認知的改變。
然而科技的發展總是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兩次工業革命引發兩次世界大戰,人類面臨著的新的科技革命是否會帶來新的戰爭?它真的不會讓人類走向毀滅嗎?在人類漫長的歲月中,誰能保證不會出現像科幻影片里瘋狂的決策者和科學家?
地球存在了46億年,人類誕生到現在只有大約三百萬年,而人類文明的存在不過七八千年,不提地磁極轉換,不提小行星撞地球,地球也終有消亡的一天,而人類的存在又能有多久?即使科技進步,人類在火星定居,科技改變人類的形態組成,使人類能繼續延續下去,我們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通過轉基因,基因重組變成另一種形態存在,那時的人類還是人類嗎?美的丑的?還是千奇百怪?那樣我們還是我們嗎?
高曉松在節目里曾暢想未來世界:人類躺在時間膠囊中,由“AI”記錄你的各種數據,它可以操控大腦模擬一切體驗和場景,甚至肉體消失后,那個人的數據依然存在。人類的“存在”成了這樣一種存在。在一個空間里,放著幾百億可能更多的人類的大數據包進行著演變。
信息科學技術所引發的社會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變社會的形態、經濟增長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于下一代的影響,首當其沖是思維方式的影響。思維方式是一定時代人們的理性認識方式,是按一定結構、方法和程序把思維諸要素結合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思維運行樣式。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中介系統三者社會歷史地結合,構成特定時代的思維方式。在大機器生產為主的工業社會,思維主體以個人為主、以人腦為主,思維客體受思維主體及社會關系的影響,主要以現實世界為主,思維中介主要由工業技術中介系統和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這標志著工業社會時人類的思維方式的發展狀況和水平。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后,思維主體則由個人為主發展到以群體為主,以人腦為主發展到以人-機系統為主,思維客體由現實性為主進入到虛擬為主,思維中介系統由工業技術中介系統和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轉變為網絡技術中介系統和信息技術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從而實現思維方式由現實性轉換到虛擬性思維。其次對生活方式的影響。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四通八達的網絡通訊系統,從而信息作為最有效、最有價值的資源,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第一,通過網絡體系,人類的觀念大大地流通、滲透、互相影響,這將有利于人們按照共同利益協調行為。第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工作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由以前的按時定點上班變為可以在家上班,通過網絡體系處理各種資料和信息。第三,人們的訪友、購物、會議、娛樂等許多事情都可能通過網絡進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學技術前沿,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步入信息社會。新一代青年的生活,也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更加豐富多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