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說起小霸王、步步高、OPPO和VIVO這些品牌,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可謂耳熟能詳。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們背后又共同隱藏著同一個名字——段永平。

這位多家品牌的締造者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他的商業基因又是什么?近日,《投資者報》記者根據步步高官網聯系方式致電致郵,但還未受到答復。
段永平1961年出生于江西,16歲就考入浙江大學無線電系,1982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工作,當了一名技術工程師。這對于當時的段永平來說,可謂是有了一個令人衣食無憂的鐵飯碗。不過,段永平并沒有安然接受這種日子,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攻讀計量經濟學的碩士學位。1989年,碩士畢業后,段永平趕上了“孔雀東南飛”的人才流動大潮和濃厚的市場經濟氛圍。在經濟大潮的裹挾下,段永平不甘心待在原來的“小廟”里,辭職南下至廣東,去追求自己成為實業家的夢想。
打造“小霸王”
28歲的段永平來到中山市,見到了當時只有36歲的怡華集團總經理陳健仁。此后,段永平的選擇令人為其捏了一把汗,他擔任了怡華集團下屬的一間小廠——日華電子廠的廠長,這間小廠當時還虧損200萬元,正處于倒閉的邊緣。
段永平接手后兩年,廠子扭虧為盈。五年后,1994年,已改名為小霸王的日華電子廠產值竟達到了10億元。回首段永平在此時經營的重點策略,有人說他敏銳的市場嗅覺與當時較為超前的營銷理念起到較大作用。
說起市場嗅覺,要提到曾令小霸王快速崛起的小霸王學習機。1993年左右,電腦剛剛興起,但價格高昂賣到上萬元。段永平看到了需求與購買力之間的空檔,隨即推出了將一個計算機鍵盤、一個電腦學習卡與小霸王游戲機連接起來的簡板電腦學習系統。這種二三百元的學習機實質上只是電腦的替代品。有營銷專家還認為,“小霸王學習機之所以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找準了教育類市場的定位,這令家長有了更多掏錢的理由,也讓孩子們打著學習的旗號更有理由使用。”
此外,段永平還深諳廣告宣傳的影響力。當時整個小霸王公司上下都知道段永平是“打廣告”的高手。1991年6月,“小霸王”的第一則廣告在央視亮相,這是同類產品中第一個在央視打廣告。“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一時間實現了對消費者的洗腦。
喜歡生產高價產品的替代型產品、摸清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使用心理、廣建售后服務中心以及非常重視打電視廣告,這幾個理念一直在段永平的商業生涯中貫穿,如今的OPPO和VIVO也印刻了這些商業基因。
小霸王的巨大成功令段永平成為“打工皇帝”,然而,當時他發現自己做得再成功也只是職業經理人,所以多次向怡華集團公司提出小霸王股份制改造,不過都遭到拒絕,因此,段永平在小霸王巔峰時期提出辭職,1995年在一水之隔的東莞選擇自立門戶,成立步步高。
成立“步步高”
34歲的段永平帶領生產和開發各3個人,一共6個人出走,其中就包括現在OPPO和VIVO的CEO。臨走時還與集團簽下了君子協議:一年內不和小霸王在同行業競爭。據稱,當時集團總經理還特意送了一輛奔馳給他。
段永平自創的步步高,依然復制著他重視的那些商業理念。做教育市場,大打電視廣告,步步高曾兩度成為央視“標王”。
此外,段永平還在步步高實行了股份制。最初,其占了大約70%的股份,經過幾年的稀釋,他的股份只占到步步高的17%,其余的股份都送給了員工。對于日后的OPPO、VIVO,段永平也只占OPPO一成股權,VIVO不到兩成。
孵化OPPO和VIVO
說起OPPO和VIVO,目前,這兩個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以及國際市場都風頭正勁。據統計,2016年在全球總銷售量是9940萬臺與7730萬臺,分別躋身全球第四和第五,位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和第三,同期華為7660萬臺、蘋果4490萬臺。
不過,OPPO和VIVO的創辦也是在“變天”的背景下。2005年后,隨著功能手機銷量的下滑,步步高已處在破產的邊緣。段永平回憶說,當時華為、酷派等公司向市場推出了售價在人民幣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機,幾乎把步步高逼向絕境。“我們曾經慎重討論過用一種讓員工不會受到傷害、供應商不會虧錢的平靜方式關閉公司。”段永平曾提到。密集的頭腦風暴會議催生了兩家企業。2005年,段永平和門生陳明永決定創辦一家新公司。這家名為OPPO的新公司最初銷售音樂播放器,并從2011年增加了智能手機業務。2009年,步步高自己創辦了VIVO,由段永平的另一位弟子沈煒負責。在起初的一段時間內,為了能快速發展駛入正軌,三家公司共用了步步高的名頭和步步高原來80%左右的生意渠道。
如今,OPPO和VIVO的出貨量已大大超過蘋果。談到原因,段永平曾說,他之所以要殺入智能手機市場,是因為美國智能手機巨頭蘋果并不適應中國市場的競爭。他說,“OPPO和VIVO選擇了蘋果不愿采用的策略,如配置高端功能的廉價設備。蘋果之所以不愿這樣做,是因為唯恐危及其在其他市場的獲勝法寶。”
這一理念聽起來與其之前的手法非常相似。有人認為,從某種程度而言,VIVO和OPPO就等于當年替代了高價電腦的小霸王學習機。此外,VIVO和OPPO依然在復制段永平的商業基因,大打電視廣告,如今的各大綜藝節目都能看到它們冠名的身影。
不過,也有一些商界人士對OPPO和VIVO的模式產生質疑,認為其大打價格戰,犧牲產品配置獲得更大利潤空間,借此發展更多經銷商和地方門店。對于這些質疑,OPPO和VIVO還沒有公開回應。這種模式在未來消費升級的環境下能走多久,值得探討。
不過,進入21世紀之后不久,段永平開始退居幕后,玩起了股票投資。
對于股票投資,段永平有著自己的一套理念。信奉“只投自己看得懂的公司”、敬仰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其在股市上的表現也令投資者津津樂道。
縱觀段永平的商業生涯,找到“好用的”商業理念,并不斷地復制擴大,也許是其成功的重要秘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