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近年來,長治市平順縣充分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旱地西紅柿種植產業,連續多年把西紅柿種植工程列為縣級農業重點工程項目,同時,該縣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開展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引導土地流轉,并大大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規范化、高效化。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引進新品種,刨建樣板田,開拓新市場,使西紅柿產業上規模、提質量、增效益,并形成了“各村品種不相同,市場銷售不沖突”的格局。
1危害癥狀
西紅柿枯萎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分枝和葉柄等位置,由于病原菌侵入的位置不同,中植株受危害程度差異性巨大,可以分為全株受害和部分受害。首先,當病原菌從根莖和莖基部侵染之后,發病初期先是在基部一側出現褐色水漬狀凹陷的病斑,病斑呈現橢圓形或者條形,邊緣略微突起。病斑上方的葉片色澤逐漸減退,進而發黃,逐漸變成黃褐色,然后枯死,枯死的葉片上懸掛在植株上不然容易脫落。隨著病情進一步加劇,患病部位會朝向橫向和縱向范圍擴展,最后會擴展都莖稈的大半部分甚至莖稈的一周。植株頂部葉子停止正常的生長發育,葉子逐漸變黃,葉片從上到下逐漸枯死,最后整個植株枯死死亡;其次,當病原菌從側枝基部侵染之后,側枝和上方葉子逐漸開始出現黃化和枯死。病原菌從果穗基部侵入之后,果穗逐漸萎縮凋零,將患病植株切開之后,可以看到維管束變成淺褐色或者深褐色,沒有異味。高溫高濕環境下,患病部位生長出粉紅色霉菌層,這是致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孢子梗。
2發病規律
西紅柿枯萎病以菌絲體和后擔孢子在土壤中、病殘株上越冬,西紅柿種子帶菌,這些都會成為下一年西紅柿枯萎病爆發的傳染源。西紅柿枯萎病致病菌主要從根部、頸部的傷口組織侵入,然后在維管束中大量繁殖,阻礙導管營養物質供給,并產生大量毒素,毒素會在西紅柿植株體內擴散。西紅柿在營養供給不足和毒素侵害之下使得植株逐漸枯死。帶病種子在不同地區調運是該種疾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大田致病菌傳播主要依靠流水和帶菌土壤傳播。西紅柿枯萎病喜歡高溫高濕,危害嚴重程度和土壤溫度有著最直接的關系,最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8度,最高溫度為33度超過33度或者低于21度致病菌危害將會受到抑制。在茬口交替時間短,連續多年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或者致病菌大量積累的地區,即便是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依然會加重疾病發生的。西紅柿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狀態會加重該種病害的發生。從西紅柿的生育周期來看,發病高峰期處于西紅柿植株生長的中后期,這個時期氣候溫度較高,降雨頻繁,田間濕度較大,很容易導致大范圍發病。從發病季節來看,夏季西紅柿和9~10月份播種,11~12月收獲的秋季西紅柿發病最為嚴重。
3防治方法
3.1生物防治
要結合土壤濕度和植株大小決定用藥量,一般選擇專用的生物殺菌農藥防治。預防時用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處理,間隔一周再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治療時選擇使用精甲咯菌腈,按照使用說明控制好用藥量,進行根部灌根或者噴灑處理,5天內用藥2次防治效果較好。
3.2農業防治
首先,做好田間清理工作。西紅柿收獲后,清理田間雜草和和四周雜草,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或者堆肥處理。播種前深翻地滅茬處理,暴曬土壤,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土壤中致病菌數量。對于溫室大棚栽培的西紅柿,夏季高溫高濕時把大棚封閉起來,封堵風口兩周,高溫悶棚,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其次,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播種前選擇抗病品種,保證種子不受致病菌威脅,推薦使用包衣種子,這樣能夠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對于土壤病菌較多的地塊,在播種前施入滅菌殺蟲藥劑。定植時在西紅柿的定植穴內用每克2億以上省無菌制劑施入定植穴內。西紅柿播種后藥土覆蓋,在在前噴施一次滅菌藥物,這是防治的關鍵。
3.3做好藥物防治工作
定植后要及時用藥防治蟲害,減少植株傷口,控制傳播途徑。可在播種和定植前,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農抗120殺菌劑100毫克/升、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5克)等處理苗床或灌根;或每平方米用98%惡霉靈1克加水3公斤對土壤噴霧。定植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灌根。還可將多菌靈或托布津加水做成糊狀涂抹病部。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用藥2~3次。
(作者單位:046000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農業委員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