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技信息的發展推動了教育技術的改革,信息化教學正在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如火如荼地開展,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我正親身見證和經歷著信息化教學改革給廣大師生帶來的挑戰和改變。文章闡述了信息化教學的概念,概括了信息化教學的優點以及給教師帶來的挑戰,探討了目前信息化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和誤區,旨在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適應和推動信息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優點;困境
一、 信息化教學的定義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教師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各種教育資源更直觀、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 信息化教學的優點
1. 信息技術資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與更新,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途徑更加靈活多樣,不再局限于書本、三尺講臺、教室等,而是可以通過更加豐富、更加生動的方式如動畫、聲音、圖像等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QQ群、微信、精品課程網站等各種網絡平臺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多種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和資料創設更加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 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信息化教學顛覆了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改變了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和了解所學內容,教師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并為學習者進一步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以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上傳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其他同學共享。
3. 信息化教學有助于學生互助互動,培養協作式學習。
信息化教學有助于小組教學的開展和實施,例如,當教師分配給小組任務時,小組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小組內部之間或小組之間的關系有可能是合作,有可能是分工,也有可能是競爭。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上傳到一個網絡平臺供小組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與其他競爭小組共享,最后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協作。
4. 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淵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恰好可以提供大容量的知識。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創業才有可能。近期全國包括許多高校開展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其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每天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長,當代大學生應該掌握并使用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如信息加工、PPT制作、網頁制作等,以此來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知識的應用。
三、 信息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認識。信息化教學改革給所有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只有教師的思想跟上了教學改革的步伐,教學改革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其次,教師要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化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需要熟練掌握有關的電腦知識和操作技能尤其是一些學習軟件的使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努力培養自己設計和制作課件的能力。
第三,教師需要做好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應以學科的知識點為切入點來進行,在各門學科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可切入的知識點很多,尤其是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把知識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能提高授課效率,對于學習者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知識內容與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是教師的一大挑戰。
四、 信息化教學面臨的困境與誤區
1. 作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能力是必備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會簡單的課件制作,但較高水平的課件制作如動畫等還是比較吃力。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大的教師來說,更是束手無策。
2. 信息化教學對多媒體教學技術條件要求較高,部分學校難以實現。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推動和開展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輔助,但由于地區經濟的發展差異和學校資金的限制,很多學校沒有能力購置必要的教學設備,甚至連基本的多媒體教室都不能全部實現。這無疑給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帶來了障礙。
3. 信息化教學在課件制作方面存在誤區。目前很多學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去準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信息化教學大賽,而比賽結束后精心準備的課件并不能實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而是放置一邊,華而不實。事實上這違背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初衷,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是服務于課程知識,吸引學生的應該是知識本身,而不是技術水平,技術只是輔助。
4. 信息化教學改革使部分學校過于注重教學比賽、過于強調比賽名次。全省乃至全國的信息化教學大賽每年都舉辦,各高校積極參與其中,部分學校非常重視比賽成績,學校內部層層選拔,聲勢浩大,主要參賽教師甚至放棄日常教學工作,專門準備比賽。個別學校為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把比賽結果跟教師的職稱評定相關聯,這種趨勢,讓很多教師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日常教學,長此以往,何談教學質量?我們還是應該正確、理智地面對信息化教學改革。
五、 結束語
在互聯網+的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勝任教師這一職業。
參考文獻:
[1]劉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提升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作者簡介:
李君玲,山東省日照市,山東水利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