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智學校的教育是面向廣大社會的,幫助那些智力落后的學生能夠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所以對于培智學校而言,語文課堂的實用性更為重要,講課內容更應該緊貼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擁有更多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語文課程是所有課程的基礎,所以對于智力落后的學生而言,語文課程也是他們融入社會、終身發展的基礎。過去,很多培智學校和正常學校一樣,以傳授知識為主,運用相同的教材,強調學科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語言實際生活的運用能力,忽視了提高學生生活能力。所以,現在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差異性教學,強調課程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解決學生本質性問題。幫助智障學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為他們將來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培智學校;語文;課堂教學
智障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教學不在于傳授語文知識,不但要解決學生的現在的問題,而且要著眼于未來,解決未來生活的需求。語文課程教程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審美情趣、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具有識別是非的觀念。要明確知道我們學生的特殊性,強調后天的教育重要性。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生活,如何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本文將從以下幾點討論。
一、 培智學校語文課堂的重要性
語文課堂對于培智學生而言,不僅是傳授文化教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興趣的養成和能力的培養,對于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生活能力的提高。所以,對于特殊性學生,不能使用傳統方法,應該具備獨特的教育模式
二、 培智學校語文課堂的提升方法
1. 合理選擇教材
弱智兒童新課改教材還未投入使用,所以現有的教材并不適用于所有培智學校和所有接受教育的學生,而且對于弱智兒童的教育不在于傳授高深的文化知識,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其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培養其學習興趣、生活愛好、審美情趣和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具有識別是非的觀念。所以我們要摒棄原有和固有的教學理念,舍棄那些不合適的、舊的、超出學生接受范圍的教材文案。這些不合適的教材,不僅不能達到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對學習的興趣,失去生活的信心。選擇教材時,應該結合弱智兒童的特點,選擇一些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符合弱智兒童的興趣和經驗,結合他們的生活所需,把知識、生活技能、思想道德等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學習不能僅限在教材上,要精選其教學內容和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添加補充。這樣既降低了教學內容的難度,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樂趣,滿足了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2. 建立情景式教學
智障學生的認知能力、記憶力、理解力都比正常學生要落后。如何能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課,并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內容,而且在生活中很好地運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教師應該先從調動學生興趣入手,讓學生能集中精神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建立情景式教學即老師在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將所學內容融入到生活中,建立起生活場景,讓學生產生共識。可以采取講故事和做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很快融入進來。如果采取講故事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親自扮演相應的角色,這樣既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讓他們從各自扮演的角色中理解學習到相應的內容,加深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從聽、看、講等這些比較直觀的方面給學生去傳輸這些道理理解,光憑老師講解既枯燥乏味,有時還損耗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式教學更有利于智障學生的語言學習和理解。
3. 分層次化教學
對于智障學生而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根據學生們的層次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等級的班次。例如一等班,由學習理解能力較強、生活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對于這樣班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例如學習一篇文章要做到聽、說、讀、寫各方面都要掌握,并學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要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繼續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接下來是二等班,由學習理解能力、生活能力一般的學生組成。對于這些同學,教學方案要求只做到聽、說、讀、寫就可以了,運用方面不能勉為其難,不能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性,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打擊。之后是三等班,這個班級的同學是一些學習理解能力較差、生活能力較差的,在教學中只需要他們滿足聽、說、讀、寫中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能力即可,提倡鼓勵式教學,讓這類同學能夠樂觀地學習并且不斷進步。這樣分層次教學,能夠滿足各種不同等級學生的學習需求,既不耽誤能力強的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深度,也不勉強能力差的學生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學習,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興趣培養和樂觀心態,讓學生樂于學習并有所收獲。
4. 淡化學科界限
在傳統式教學中,學科之間有明顯的劃分界限,語文就是語文,數學只是數學,自然即為自然。語文課程主要以掃生字、生詞、閱讀理解等部分組成。但是由于智障學生認知能力的局限,他們的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無法滿足單一學科學習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嘗試淡化學科界限,語文不僅僅是語文,它可以和音樂、美工、自然等很多學科聯系起來。這種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配上音樂,將所學內容制作成兒歌的形式讓同學們傳唱,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起學 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性,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再例如在講解某個事物時,可以給同學提供相應的條件,親自動手去制作,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物品的認知和理解。
5. 生活體驗
語文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單純地靠語言傳授、課件、文本,不能很好地與生活相結合,對于理解力低下的智障學生運用起來更是困難。教師應該多把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給學生創造生活體驗的機會。語言的認知和理解,常常離不開生活,教師可以將語言認知放到社會這個大課堂中。醫院、超市、公園、野外等,這些都可以是教師的第二教學場所,加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解水果。第一課堂可以在教室里,通過圖片等方式先給同學展示日常水果的種類、形狀、顏色、營養價值、食用方式等。如蘋果是紅色的,需要清洗,含有充足的維生素。香蕉是黃色的,需要剝皮吃。西瓜是綠色的,需要切開去皮吃。在有一定的初步認知之后,教師將第二課堂放在超市里,讓同學自己去尋找課堂上所講的水果,講解出水果的顏色、形狀及食用方式。這樣的教學先是加強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記憶,也把課堂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平時接觸的事物結合在了一起。
6. 運用多媒體教學
學生對更為直觀的事物要比抽象的文字的認知識別程度要更好。對于智障這樣認知程度低下的學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師更應很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在準備課件時,可以準備一些學生更容易感興趣的背景和顏色,吸引學生注意力。講解內容多配合一些圖案模型,這樣的內容可以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將一些抽象的內容轉化得更具體,這樣有助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也能促使學生在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之間的相互轉化。
綜上所述,對于智障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很多問題教師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來達到教學目的,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是不符合這類特殊學生群體的。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除了給學生傳授一些文化歷史和內涵,語文也是所有知識積累的基礎,還是學生面對生活的基礎。對于智障學生,教師更應該做到耐心、認真、全方位各種角度的授課,從而幫助這類孩子健康的成長,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董興.國外課程評價理論發展趨勢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32:32-34.
[2]劉垚.課程評價模式發展理路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2:26-29.
作者簡介:
池奕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