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數學活動教學變成了當前“炙手可熱”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單一的教學模式,滿堂問,滿堂議的情況仍然不在少數。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創造性更是被遏制。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活動化變得至關重要。以此,來提高學生興趣和能動性,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應用到自己學習的數學相關的知識,能力,思維。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應用數學活動教學,發揮主導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數學活動;應用;分析
一、 小學數學活動目標教學的設計
1. 數學活動的教學目標
要以活動教學為理論、教學大綱為指導、掌握最基本的小學數學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包括:運算能力,初步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空間思維能力。
根據數學的特有品質,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養成嚴謹、認真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教學目標同時具備鮮明的導向功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例如:小學學習乘法時,傳統教學目標只是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而數學活動教學目的則是:(1)能指出乘法中各部分名稱;(2)同數相加改成乘法算式的能力;(3)真正理解a×b的意義;(4)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乘法解決問題能力。
2. 數學活動的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活動化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但也要根據內容開展合適的活動,課堂最好創設數學活動,選擇有效的活動內容,以要傳授的數學知識為前提,創設學生們熟悉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們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應用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通過收集學生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喜歡的明星人物、游戲人物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讓學生們明白統計的概念與作用。
二、 小學數學活動的應用與分析
我們知道數學活動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值得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只為活動而去活動,這樣只會成為一種教學形式,不能發揮真正的意義。它的本質作用在于促進學生做出決策,促進學生問題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明創造,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解決問題。
1. 游戲性的數學課堂更活躍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數學活動的常住居民。不僅因為它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更在于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很愉快的理解記憶數學知識。能夠加強小學生直觀的理解能力,充分調動其好奇心與積極性,從而完成課堂教學。
2. 故事化數學課堂更精彩
研究表明孩子對于枯燥的數字的理解能力較差,但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卻驚人。如果能改變數字蒼白表述,將數字融于故事帶入課堂,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教材上三年級——分針秒這一節時。我講了熊大與熊二的賽跑搶蜂蜜的故事。隨著一聲槍響,熊大與熊二一個箭步跑了出去,他們穿過山丘,跨過河流,終于到了終點。熊大的成績1小時32分40秒,熊二的成績1小時10分54秒,問:誰能得到那罐蜂蜜呢?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學生們都喜歡的動畫片引入,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對于知識點分鐘小時的講解也變得生動容易起來,同時也發散了學生思維,對于數學的學習也可以很有趣,提升了教學效果。
3. 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更有用
數學本身就來源于生活,更是為了被利用于生活。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成長著,簡單的故事游戲已變得“幼稚”起來。這時候更是應該利用學生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引導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熟悉的環境更容易找到興趣點。而對于生活中的大家熟知的事物更是可以直接拿來利用,讓學生們看圓柱形水桶的正面,側面更容易理解。就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也很容易讓他們進入狀態,深入思考。這不僅能使枯燥的數學課堂生活化,也能使學生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學好數學也是一種生活本領,重視數學學習。
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我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教室有限場地下進行賣場演練。標清貨品名稱價格后,開始進行買賣。要求:用手中的“卡片上的數字錢”買最多的東西。小明作為“買家”手中有10元,他買了2個4塊的筆記本,還余2元,所以他買了1根2塊的鉛筆。由此可知,這樣的活動更能讓學生理解余數這一概念。讓學生參與下的數學活動,學到的數學知識理解的更透徹,記憶也更深刻,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師課堂效果。
小學數學在學生學習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有利于小學生早期智力的開發,為以后學習深奧科目培養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它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它作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體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
總之,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可以很好地在數學活動中理解、記憶、領悟,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去接受。因此,我們要以活動教學為理論,積極開展數學活動,把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巧妙而靈動地轉化為數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閔憲鳳.讓童話故事走進低段數學課堂[J].
[2]吳玉亞.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J].
作者簡介:
張晶晶,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里鋪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