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濤
摘 要:灰土擠密樁主要是在路基土體中形成樁孔,回填灰土混合料,并按照規定標準夯實,強制側向擠壓原有土體,提高土層密實程度,形成更為穩定的復合結構,實現路基的有效加固。本文主要對灰土擠密樁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并探尋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灰土擠密樁;公路工程;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1-0135-02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95萬km,有效拉動了農村經濟增長。同時,公路工程所面臨的施工環境也更為復雜,要求充分掌握實際地質條件,明確工程重點及難點部分,選取相應的施工技術。灰土樁本質上屬于柔性樁,不受開挖回填限制,處理深度相對較大,一般可達12—20m,在擠密作用下與地基土體充分結合在一起,大幅提升路基承載能力。
1 工程案例
某農村公路位于盆地黃土區,路基濕陷等級在Ⅲ以上,濕陷厚度達10mm,容許承載力為120KPa左右。經過對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的勘測,擬采用灰土擠密樁對濕陷性黃土路基進行處理,根據實際濕陷厚度,樁長設計為6-9m左右,直徑為0.4m,灰土配合比為3:7。采用沉管法成孔,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規范進行施工,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在規定工期內完成工程建設。
2 灰土擠密樁施工工藝研究
2.1 施工材料準備
灰土擠密樁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是土料和石灰,二者拌合之后產生膠泥反應,提升灰土樁的整體強度,且具有良好的水穩性能。應在充分掌握公路工程實際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確定所需材料的規格及數量。通常采用粘性土或粉土,塑性指數大于4,且將有機質含量控制在5%以內,禁止采用耕植土。石灰需提前3—4天消解,并進行篩選,及時清除雜質及生石灰塊,最大粒徑不得超過5mm,石灰質量應保持在Ⅲ級以上。嚴格按照《公路土工試驗規程》的要求對原材料進行土工試驗,明確其各項技術參數,諸如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以此為依據確定最佳配合比。
2.2 樁位放樣
全面清理施工現場的碎石、雜物,整平場地,并適當碾壓密實,提高基層承載能力。隨后繪制樁位平面圖,注明施工順序、編號等,以此為依據進行樁位放樣,采用全站儀測量樁體位置,將誤差控制在5cm以內,樁點通常布設為梅花狀,撒入石灰定點。待放樣工作完成后,由專業技術人員復核驗收,一旦出現誤差過大現象,必須及時采取糾偏措施,為后期施工提供積極指導。
2.3 成孔施工
為保證樁孔質量,宜進行成孔擠密試驗,并按照規定要求檢驗擠密效果,以此為依據適當調整設計方案,通常情況下,成孔試驗數量應在3個以上,以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同時應注重分析試驗階段存在的問題,明確具體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避免正式施工中出現類似問題。沖擊法、沉管法、爆擴法等是成孔擠密施工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側向擠密樁孔內部土體,不同方法適用的土質情況也存在差異,應充分掌握實際地質條件,選取適宜的施工方式。其中沖擊法應用較為普遍,將沉管機運行至指定位置,并安裝固定,沉管樁尖與樁位中心保持一致,校核樁管垂直度,將其誤差控制在1.5%以內,樁尖入土后低垂輕擊,直至達到設計深度。通常情況下,由坡腳位置開始施工,逐漸向外推進,宜間隔進行成孔施工。
2.4 填料拌合及運輸
根據配合比例確定各項原材料用量,充分攪拌均勻,且顏色保持一致,在拌合過程中應適量加水,與最佳含水量誤差控制在1%-2%左右。若含水量過小,可能會出現揚塵現象,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含水量也不宜過大,以免存在花白料、結塊等問題,影響材料使用性能。拌制完成的填料應及時采用自卸車輛運送至施工現場,做好運輸車輛的覆蓋工作,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溫度、水分等流失過快。
2.5 樁孔填夯
首先,按照規定標準檢測成孔質量,確保垂直度、孔徑等達到技術標準,將誤差控制在條件允許范圍之內,防止對成樁質量造成影響。為避免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縮孔現象,還應當夯實孔底,消除底部虛土,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夯擊次數。其次,按照規定標準進行夯填施工,填料應分層回填,每層厚度控制在300-400mm左右,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壓實程度。采用量斗向樁孔內定量下料,由夯實機械分層夯實,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應保證夯實機安裝的穩定性,不得在夯實過程中出現傾斜或位移現象,降低樁體的整體性及穩定性。組織施工人員實時記錄填料數量、夯擊次數等相關參數,為后期質量驗收提供數據支持。待樁體施工完成后,應在規定時間內組織技術人員檢測成樁質量,其具體標準如表1所示,一旦存在質量不達標現象,必須分析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確保灰土擠密樁的穩定性,實現對路基的有效加固。
3 灰土擠密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成孔是灰土擠密樁施工的重點環節,若成孔質量達不到相關標準的要求,將會對樁體的穩定性及承載能力造成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質量控制措施。要求根據農村公路實際地質條件,選取相應規格的鉆機,并由操作人員檢驗設備使用性能,避免在鉆孔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鉆機安裝應保證水平、穩定,不得出現機架位移或傾斜問題,鉆進時檢測垂直度,若出現傾斜程度過大的問題,必須及時糾偏。同時嚴格控制貫入速度,如遇到障礙物,應挖除后才能繼續施工,不得強行鉆進,影響成孔質量,也可能造成機械設備的損壞,并在規定范圍內適當增加樁體,提升樁體擠密的穩定程度。同時應當遵循設計方案要求的成樁擠密順序,通常為隔排跳打法,以保證成樁的穩定性。
(2)嚴格控制含水量,含水量是影響擠密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在路基土體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時,能夠達到最佳的擠密效果。當公路工程地下水位過高,導致土體含水量較大時,為避免出現孔洞坍塌的現象,必須采取套管成孔的施工方式。待填料拌合完成后,可采用酒精燃燒法抽查其實際含水量,或進行直觀檢測,將灰土成品手握成團,自由下落,若灰土能夠散開,證明含水量達到標準。同時填料中的灰劑量也與成樁質量密切相關,應對此加以嚴格控制,確保滿足公路施工要求。
(3)在灰土擠密樁施工過程中,若土體含水量過高或樁間距過小,可能會出現縮頸問題,降低樁體強度,針對這一問題,應分析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合理控制拔管速度,避免擠壓填孔,導致樁體局部直徑縮小。同時合理控制樁間距,可采用跳打法,進而有效增加施工間距,若縮孔較為嚴重,必須進行復打。樁孔實際填料用量應當與設計用量保持一致,確保樁身夯擊密實,避免后期出現斷裂現象,待成樁施工完成后,按照規定標準進行質量驗收,確保滿足工程建設需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公路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對于其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灰土擠密樁技術能夠增強土體密實程度,形成更為穩定的復合地基,提高整體承載能力。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灰土擠密技術規范,嚴格遵循相關流程,盡量減少施工階段存在的質量隱患。
參考文獻
[1]黃闖.灰土擠密樁在隴西濕陷性黃土敏感地區高速公路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公路與汽運,2012,(4):162-164.
[2]吳文海.灰土擠密樁法在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地區地基處理措施研究[J].中國建材科技,2015,(4):109-110.
[3]沙紅衛,江黎,吳紅斌.灰土擠密樁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效果評價[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7):17-19.
[4]郭小云,王敏,閆嘉慶等.灰土擠密樁法和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效果對比[J].施工技術,2012,(19):6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