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艷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除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外,職業意識培養同樣重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滲透到教學過程,采取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使之成為社會滿意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意識途徑
一、加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是支配和調控全部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的調節器,它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
職業學校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考核方面不斷進行改革,而對學生職業意識培養往往重視不夠。從企業反饋來看,職業學校的學生缺乏敬業精神,企業花費大量時間培養,待成手或者獨當一面時就跳槽,給企業帶來煩惱,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所以企業在選用學生時很慎重,從目前來看,希望采用成手,來到企業就可以直接上崗。李克強總理曾強調,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特別是中國制造業正從大國向強國邁進,需要大量的一線技術人員,不僅有對專業的熱愛,更重要的是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有過統計,年輕人跳槽幾率很高,除了考慮工資外,大部分人沒有耐性,隨心情,社會責任感差。而學生頻繁跳槽,不僅企業受害,也影響學校的聲譽和發展,必須引起重視。因此加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是極其重要的。
二、培養學生職業意識采取途徑
1.日常點滴生活做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千里堤壩潰于蟻穴,小小失誤將造成不可逆補的損失,這些道理我們都懂,關鍵在落實。從新生入學開始,在行為舉止、個人管理、遵章守紀、衛生清掃等方面規范,不斷跟蹤檢查、指導。以學生吐痰為例,農村學生來學校后不分場所在走廊、教室、寢室等隨意吐痰,采取引導、監督、爭做文明學生等活動,消除不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取得較好效果。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立職業素養內容
職業素養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明確設立職業素養內容,如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有艱苦奮斗的心理素質和奉獻精神,熱愛勞動,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能力,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等。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是針對社會需要和專業發展,使學生獲得基本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很重要,決定人才培養質量。
3.開設職業意識相關課程
學生剛入學第一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認清自己的個性特征,即氣質、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個性傾向,包括興趣、動機、需要、價值觀等,據此來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行業選擇范圍,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第二學期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樹立法制觀念。
通過已經就業的學生反饋,到企業干活容易,但與企業人員相處打怵,不知道怎么與他們搞好關系,結果干不下去,只好離職。了解一下企業,負責人說,學生不遵守紀律,有事就請假,工作不主動,缺乏責任心。關鍵是現在的學生在獨立性、承擔責任、與人分享等方面缺乏,愛出風頭被認為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用人單位也不喜歡。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獨立性、學會分享、感恩、勇于承擔責任,特別是犯了錯誤學會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
4.專業技能課中增加職業意識內容
根據專業需要在專業技能課中增加職業意識內容。如食品生物工藝專業在進行專業技能課教學中增加職業意識內容有:第一,具有食品安全意識,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民生大事,作為從事食品行業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確保食品安全,做放心食品。第二,具有環境保護意識,處理好各種廢物,不隨意排放。第三,具有節約意識,合理利用資源。
5.評價中設立職業意識內容
在課程評價中增加學生學習態度和方法、出缺席等內容,主要從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有效學習方法、自覺完成學習任務、滿勤或缺席等情況給予賦分。
在實踐課教學中增加:一是職業態度要求:包括遵守實訓室管理規定,按要求著裝進入實驗室,保持使用儀器的清潔、用后清洗干凈放回原處,操作時注意安全、不離崗、不串崗,養成節能環保良好習慣、隨手關閉水龍頭,團結協作、認真操作,操作結束后操作臺收拾干凈。二是職場健康安全及衛生要求:包括遵守實訓室安全守則,注意安全用電,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小心使用玻璃儀器防止破碎劃傷皮膚,使用酒精燈時注意防火安全,使用電爐時防止燙傷,使用化學試劑時防止濺到皮膚和眼睛中,每個試劑瓶中的膠頭滴管不可以串放,以免造成檢驗結果的錯誤,各組組長認真負責,及時發現和阻止不安全情況的發生,保持操作臺的整潔。
6.開展豐富多彩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意識
開展禮節禮儀、國學誦讀、朗誦、書法比賽、技能大賽、校園情景劇以及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等活動,豐富學生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學校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和比賽,學生積極參加,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從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凡在學校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就業成功率和穩定率高,與人相處融洽。
7.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一周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如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學生自愿到社區進行義務宣傳,走訪軍人老干部,傾聽革命歷史,勿忘國恥,或者到現代博物館做義務講解員,對學生都是一種鍛煉,一種責任和擔當。
參考文獻:
[1]寧選應,何本鳳.中職生職業素養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吳光林.職業意識與職業認知.科學出版社,2013.
[3]洪向陽,蔡世玲.中職生職業規劃與職業素養.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