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智民
摘 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教科局提出的十九項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學校工作中心工作之一,是學校的生命線。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對如何抓好教學管理這個“中心”進行了探究:(1)加強備課和學案教學管理,強化實用性;(2)緊抓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嚴肅性;(3)抓好課后輔導工作,保持延續性。(4)落實作業批改的成效,促進完善性;(5)做好學生的知識檢測,關注連貫性;(6)加強團隊意識,凸顯協作性。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不斷完善、細化獎懲制度,在制度執行上要堅決、到位,努力在學校形成人人抓質量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教學管理;質量提升;緊抓
在教科局提出的十九項工作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是重點,也是中心工作。對于學校而言,教學質量是生命線,關乎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學校管理的各項工作中,教學管理是關鍵,是核心,是生命線。因此,如何抓好教學管理就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狠抓教學管理,更好地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擦亮“教育品牌”,提升學校品牌教育的“含金量”則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學校,要把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就必須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就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夯實基礎管理,努力實現管理過程科學化,突出教學常規管理實效性、有序性,使管理更科學、更有效,教學更創新。
一、加強備課和學案教學管理,強化教育教學的實用性
在課堂改革中實施學案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探索學案教學的改革和探索,提倡并要求在學案教學的備課環節,建立學校教師教學資源庫,使教師可以資源共享,從而促使教師在學案備課中能夠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在學案的編寫當中,立足學生實際,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但在實施中,發現個別教師還是沒有按照學校要求進行備課,善于投機取巧,以舊充新,以老充新,在設計學案、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反思上,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有的甚至直接照搬網上的資料不加修改,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應付思想嚴重,再加上作業批改有時也不及時,極大地影響了學校的教學工作。針對上述情況,學校組織教師進行討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檢查登記表,如教師學案檢查登記表,教學反思記錄和集體備課檢查登記表,學生作業批改檢查登記表等,學校教導處安排專人進行不定期檢查和記錄,校長每星期抽查個別學科的學案和作業等不同形式,堅持做到有檢查、有記錄、有反饋,并把檢查的情況與教師的績效考核考評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教學目標的真正落實,確保教學管理流程真正落到實處。
二、夯實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注重教育教學的嚴肅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運轉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增長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在實施學案教學,推進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效率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做到“三精”:即要精讀、精講、精練,學生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弄懂的少講,學生不懂的要精講,提高學生能力素質要精練,力求“堂堂清”,與此同時,還開展了以老帶新,以新促新等活動,開展教師間相互聽課,推門聽課、素質課大賽、教師觀摩課、同課異構等活動,學校領導輪流查課和師生座談等形式,進一步規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抓好教學輔導工作,保持教育教學的延續性
教學輔導是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始終持之以恒地抓好輔導工作。開學初,學校制定總體輔導目標,每位教師依據學校學年計劃,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班的計劃和措施,并認真做好記錄,做到定時培優,隨時補差,特別是對學困生的輔導,要耐心細致,尤其是留守兒童中的特困生要更加用心、更加耐心、更加細致,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學校還組織教師進行“一幫一”活動,每位教師幫扶一名學生,學生的培優補差與教師的教學績效相結合,學期末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師生座談會、家長調查問卷等形式,及時了解對學生輔導的情況,并對相關教師進行獎勵。
四、落實作業批改的成效,促進教育教學的完善性
課后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改進教學、反思教學的重要依據。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初中學生的實際,在作業量和作業內容設置上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嚴格控制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學生建立“改錯本”或“知識驛站本”,對易錯點進行記錄,教師也要把學生易錯的典型試題進行分析、總結,為科學有效在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第一手資料,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對典型的教學案例,在教師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學習。學校每月都進行檢查,對檢查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學期末匯總進行表彰,有力推廣了學生作業質量的規范、高效。
五、做好學生的知識檢測,關注教育教學的連貫性
教學質量檢測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便于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除期中、期末的兩次大型考試外,還可以進行周測、月考等形式,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階段性質量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檢測結果可以進行集中反饋,也可以在學科教研活動中進行反饋。在反饋過程中對教師工作中的成功點予以肯定和褒獎,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及時指出并提出建議,公正公平合理地對教師進行評價。
六、加強團隊意識,凸顯教育教學的協作性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有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各學科教研組要發揮作用,組織教師們進行合作、交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能一盤散沙,各唱各的調。通過合作交流,教師們就會擰成一股繩,交流信息,互通有無,探尋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促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狠抓教學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是關鍵環節,同時還應該重視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人要我干我不干,制度帶動千千萬”。好的制度是質量的保證,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要切實抓好學校各項制度的完善,要不斷完善、細化獎懲制度,在制度執行上要堅決、到位,努力在學校形成人人抓質量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池朱興.讓校本教研實現靚麗轉身[J].才智,2011(11).
[2]唐美紅.夯實常規工作注重管理創新[J].基礎教育參考,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