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卡(LepidiummeyeniiWalp.)又稱瑪瑪咖、馬卡,是一種十字花科獨行菜屬植物。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山區,適宜生長在高原山區高寒地帶。甘南州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屬高寒冷涼地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高海拔、低緯度、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更符合瑪卡的生長條件。
1環境條件
生產環境應遠離城區和交通干道以及工礦區域和醫院,以避開各種污染源。生產基地應按產地適宜性優化原則來選擇,重視藥材的“道地性”,選擇環境好,大氣、水、土壤無污染的地區。空氣和土壤執行國家頒布的二級質量標準,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的國家標準。
2育苗
2.1苗床選擇。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松、近3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地塊為宜。播種前30天將苗床地翻挖灌水,讓苗床地內的雜草種子充分發芽,在播種前7天,徹底清除苗床上的雜草。
2.2基質土配置。基質土的比例按壤土:腐殖質=4:6配置,基質土要求充分腐爛,越細越勻越好。
2.3種子處理。瑪卡種子很小,千粒重在0.5~0.7g,每公斤種子可撒3畝苗床,每畝苗床可移栽大田10~15畝。播前用25-30℃溫水浸種24小時,再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15分鐘殺菌,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水分后拌細土播種。
2.4日光溫室育苗是瑪卡最好的育苗方式。育苗時間為4~5月份,苗期2個月。具體操作:按寬1m、長5-8m做成平畦,四周筑埂高于畦面。將育苗盤在苗床上擺放好,再將準備好的基質土撒入穴盤整平,每穴2~3粒種子,基質土的厚度以能夠覆蓋種子0.3~0.4cm為宜。所有的穴盤都播種好后澆一次透水即可完成播種。
2.5溫度管理。適宜瑪卡發芽生長的溫度是18~25℃,溫度低于10℃,發芽緩慢;溫度低于5℃不出芽;溫度超過30℃的時間過長,又會抑制發芽,已出苗的容易出現燒苗,且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發生率增高。
2.6水分管理。瑪卡種子生長發育需要濕潤的環境,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60%左右?;|土要一直保持濕潤,但水分過重又會出現爛種、爛根,降低出苗率和因病死苗。
3大田生產
3.1備足底肥:瑪卡生長周期為8個月左右,苗期2個月(4~6月),大田生長期6個月(6~12月),生長期間不允許施用化肥,移栽前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是決定產量的關鍵因素,必須根據種植面積按每畝2000~2500蛔備足農家肥。在種植地附近按一層廄肥一層山基土或秸稈、落葉等,澆水或糞水進行堆漚,使農家肥充分腐熟,待用。
3.2選地整地:種植地海拔要求在2800m以上,最適海拔3000~3200m。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種植。不能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黃泥地、低洼地、沿澤地和貧瘠地塊種植,忌連作。
3.3規范移栽:由于瑪卡種植都在高海拔山區,全靠自然雨水生長,移栽時間和種植規范尤為重要?,斂ㄒ圃灾晷芯酁?0cm×20cm,以寬1m的墑面為例:每行可栽8株,每畝移栽1.5~1.8萬株。進入立夏到小滿節令后,一旦雨水下透,土壤水分保持濕潤就要及時移栽,移栽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小雨時或晴天傍晚移栽。按移栽面積挖取煉過的壯苗,移栽時要盡量深挖穴塘,每塘一株,必須使根系舒展順直,絕不能讓根系有倒、折、圈曲和成團強插等現象,栽好后澆足定根水。
4田間管理
4.1澆水:瑪卡移栽大田后,要根據墑情進行水分管理,若雨水好,能確保移栽的幼苗成活就不需要澆水;若移栽后不下雨,必須適時澆水,確保移栽的幼苗成活。
4.2除草:除草是瑪卡移栽后田間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決定產量和收成的決定因素。在幼苗移栽15~20天左右,進行第一次除草,因此時瑪卡幼苗剛剛成活,必須人工除草。整個瑪卡生長期一般要除草3~4次,要做到壟問無雜草,溝無積水。
4.3施肥:瑪卡移栽成活后,可以澆施稀薄人、畜糞水或充分腐熟的油渣水(油渣泡水漚制1個月以上后兌水稀釋),每隔15~20天澆施一次,連澆2~3次,可以明顯增加產量。另外還可用98%的磷酸二氫鉀(即每100g兌水48kq)進行葉面施肥,效果也很好。
5病蟲害防治
瑪卡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蟲害主要是蚜蟲、小菜蛾(吊絲蟲)、甜菜夜蛾和土蠶。
5.1農業防治:合理布局,盡量避免大范圍內十字花科蔬菜周年連作,以免蟲源周而復始;收獲后,及時處理殘株敗葉可消滅大量蟲源。
5.2加強田間管理:清除田間雜草和周圍的十字花科植物,創造不利于小菜蛾的生存環境。
5.3物理防治:采用性誘劑防治小菜蛾。畝設置水盆型性誘劑誘捕器4~5個,棋盤式均勻分布在地內,盆內盛清水+少量洗衣粉,水面低于盆口1~2cm,誘芯用鐵絲固定于盆水面上方1~2cm的中間位置,每3-5天清除盆內蛾子并更換誘盆內水。
5.4藥劑防治:白粉病可用5%已唑醇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15%三唑酮(粉銹寧)500倍液進行防治。土蠶可用鏟土虎(2%二甲基二硫醚)1000-1500倍液于傍晚噴霧或灌根。小菜蛾(吊絲蟲)、甜菜夜蛾可用1千萬PIB/毫升的棉核·蘇云菌800倍液+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800倍液或10%蟲螨腈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600-800倍液進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一個生長周期防治2~3次,間隔期7~10天,以減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6留種
瑪卡為自花授粉作物,采用單株留種,能較好地表現種性。選擇符合本品種特征特性、形狀整齊、外皮光潔、須根少、根頭短縮、無病蟲害的瑪卡作種株,6月初移栽于整理好的留種地,株距10~20cm,行距30cm,栽時壓緊土,定植后澆透定根水。生長期間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蟲。
7采收與加工
瑪卡移栽大田后生長4~5個月左右進入成熟期,成熟后要適時采挖,分級銷售。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土壤封凍前當多數植株葉色轉黃褪色,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可收獲。人工采收后,除去葉片,清除泥土和須根,用水清洗干凈,切成片狀放在陽光下曬干即成商品,也可加工成千片或干果銷售。
作者簡介:后尕?。?978-),男,甘肅卓尼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作者單位:747600甘肅省甘南州農業技術推廣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