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利用本土資源,因地制宜地選擇貼近幼兒生活,讓其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容,培養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于是,我園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下,于不同年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確定了我們中班年段的美術課題為《回歸生活的美術實踐》,意在引導幼兒通過對美術的探索,萌發幼兒對美的體驗和感受,培養幼兒獲得美感的同時激發其創新精神。
關鍵詞: 美術素材;創作欲望;美術新天地;審美感受
為了更好地開展我們的課題活動,讓孩子們在“本土資源”的活動中自由創意,使幼兒在美術方面的潛力得到更好地發展,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 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美術素材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綱要》說:“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中班幼兒學習的動機感性多于理性,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活動是否新穎、精彩,是否吸引人。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從如何依托花的資源,開展多形式的題材來吸引他們的眼球,調動他們從主動學習入手,選擇了許多關于“花兒朵朵”的美術素材,如:線描畫、砂紙畫、刮畫、揉紙畫、指印畫、折紙等等,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在每一項活動中能大膽動手,開心創作,促進其想象、情感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 提供豐富材料,激發探索興趣、滿足創作欲望
單一的活動材料無法使幼兒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的興趣,往往會使其學得乏味。因此,我們在開展此課題時,注重材料的多樣化,選擇的美術材料新穎、好玩,刺激孩子的新鮮感。如:除了提供常用的畫畫紙、蠟筆、橡皮泥材料等,還提供了彩紙、吸管、顏料、砂紙、皺紋紙、宣紙等多樣材料。如在“花兒朵朵”的活動中,除了用畫畫紙繪畫花,用砂紙涂畫花,還用竹棒在刮畫紙上刮花……又如在吹畫活動中,提供吸管讓幼兒用嘴吹、或用吸管來吹樹干,還為幼兒提供顏料、棉簽、印臺、皺紋紙等多種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用手指印花、彩紙撕貼花、皺紋紙捏花、或用棉簽點畫花等進行創作。
三、 開展多樣的課題活動,讓幼兒創意美術新天地
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創作熱情,調動主動性、積極性。于是,我們在開展本課題活動時,除了注重材料、內容多樣化,還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1. 親近自然,進行美的熏陶,萌發幼兒創造美的情趣
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見,藝術來源于生活,要讓孩子多親近生活,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發現美,從而萌發創作欲望。我園的環境處處綻放著鮮艷的花兒,活動時,我們充分運用環境的教育功能,帶孩子們親近自然,與花兒近距離接觸。如在繪畫《春天的花兒》活動中,活動時帶幼兒身臨其境,當孩子們置身在“幸福樂園”的花海時,處處可聽到贊美聲、驚嘆聲:“花兒真多呀”,“鮮花好漂亮”,“瞧,這朵是黃色的,那朵是紅色的,而它是紅中帶有紫色的”……所有這一切都激發了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萌發了畫畫的創作興趣,所以當畫筆拿在手上時,幼兒大膽構思、創作,想象力得到了馳騁,一朵朵春天的花兒應運而生,顏色、造型都那么自然,這就是我們以賞畫于玩、教畫于樂、學畫于嬉的教學理念。
2. 利用多媒體、圖片、故事等形式,激發幼兒創作熱情
為了改變“老師教,孩子學”的傳統教學方法,我們在活動中融入多媒體教學,即播放視頻、圖片或故事等方式,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創作熱情。如在折紙《爸爸的禮物——襯衫》活動中,我們播放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說說圖片的襯衫漂亮在哪?你最喜歡的圖案是什么?有了這一直觀、形象的環節引入,讓幼兒知道這些襯衫是要送給爸爸的禮物,知道父親節的節日文化,還為后面裝飾環節做鋪墊。接著我們又改變老師折一步孩子學折一步的死板的教學方法,在網上下載襯衫的折紙步驟圖,讓幼兒觀看視頻獲取折紙的過程。老師則針對重點、難點處進行講解,孩子們學得輕松、學得快,記得牢,創作熱情被激發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為以后的折紙活動積累經驗。
3. 手工操作和繪畫相結合,提高幼兒創造力
手工操作和繪畫相結合起來,能提高幼兒對作品的整體布局和裝飾能力,起到相互促進、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折紙《花兒朵朵》活動中,孩子們先選擇彩紙折出郁金香,然后將花兒設計并粘貼在繪畫紙上,再把粘貼好的花兒進行添枝添葉、添背景、添底色等,孩子們在創作中發揮想象,創意規劃,一束束、一朵朵、一瓶瓶的郁金香富有了生命活力,作品美麗極了;還有線描畫《漂亮的花兒》,孩子們畫出自己喜歡的花兒再沿輪廓剪下來,然后用點線面、色塊、圖案、幾何圖形等加以裝飾,讓花兒的花心、花瓣、葉子在線描手法的點綴下變得別具一格。孩子們在手工、繪畫混為一體的活動中,大膽嘗試、想象,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四、 提供欣賞、評價平臺,提高幼兒審美感受能力
美術活動中,評價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把評價、欣賞作品看成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過程,讓幼兒人人參與,積極發表看法。每次幼兒有了自己的作品時,我們就把它們一張不落地展示、張貼在幼兒面前,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讓孩子們到教室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畫的;或引導孩子評價同伴的作品,誰的畫構圖合理、誰的顏色搭配得好,誰的畫富有生機;或說說自己的畫哪里不足,引導他們去比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辨別,多觀察好的作品,多學習同伴的優點,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通過對作品的評價、欣賞,孩子們的自信、興趣等逐步在增長,想象力、創造力、表達能力等逐步提高。
總之,美術活動是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活動,要千方百計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平臺,創設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來引導幼兒表現自我,讓幼兒真正與表現美、創造美的美術活動融合在一起,不斷去表現、去創造。在我們年段師幼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創造力、審美能力等逐步提高,越來越感受到美術活動的無窮魅力。但在開展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們將繼續以課題為載體,不斷拓展思路,不斷創新改革,不斷完善我們的課題活動。
作者簡介:
蔣艷麗,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