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校園欺凌案件在部分地方呈現上升趨勢,對這一群體的法制教育應引起社會、學校和家庭高度重視,共同創造良好健康的法制環境,提高他們知法守法意識。
關鍵詞: 未成年;違法;法制教育;家庭;學校;公安機關;健康
近期,臨沭縣某鎮某學校發生了一起未成年人學生結伙要挾在校學生錢財的惡性事件,該鎮派出所在接到受害人報案后,學校和民警高度重視,在雙方密切配合下,民警立刻展開走訪調查,廣泛收集相關證據,準確研判案情,涉案嫌疑人葛某和劉某均已抓獲歸案。目前二人均已取保候審,以觀后效。據悉,數日前該鎮派出所又破獲一起未成年人被敲詐勒索案,該案系犯罪嫌疑人李某(學校八年級)等四人將未成年人陳某帶至鎮外一出租房間內,通過威逼,威脅,毆打等手段,強迫陳某將原先欠下的20元(網絡游戲消費)欠條改成了兩張共計2000元的欠條,目前該案均已抓獲送至看守所等候法律的裁決。
像這些屢屢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侵財侵權案件,校園欺凌案件,不僅擾亂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更嚴重的是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與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不良影響。未成年人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繼承者,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和成長環境卻屢遭破壞,著實應引起學校家庭公安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的高度重視和警覺。
深究未成年犯法犯罪案件,除社會大環境下的一些不良惡習侵蝕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導致其心理變態和扭曲之外,我認為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缺乏,對其遵法守法的意識重視程度不夠,更是導致未成年人法制意識淡薄和校園暴力頻發的主要原因。面對這些頻發的未成年人違法或是其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案件,難道只是在事后對涉案嫌疑人嚴加懲處和對被侵害人進行安撫就足夠了嗎?我們能否筑牢防火墻,防患于未然呢?營造嚴明的法制社會環境,加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使其感受到來自法律的威嚴與力量,從源頭上隔斷他們違法犯罪的誘因。
社會的組成是多方面的,所以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的力量來源也就是多方面的。所謂孤掌難鳴,孤雁難飛正是如此,所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保護自然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家庭和公安機關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推卸以及無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認為以上幾個主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學校教育。學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校方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更顯得尤為重要。(一)以提高在校老師法制思想、法律意識、自我約束能力為起點,加強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是平常與學生直接接觸最多的行為主體,其言行舉止無一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學生,所以作為老師應首當其沖地做到:一是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基本法律,二是以提高自身修養為基礎堅決杜絕類似于南京市棲霞區男老師惡意猥褻女學生等案件,樹立模范形象,起到楷模作用。(二)以加強校內法制宣傳力度為重點,加強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多在學校顯眼之處,例如學校公示欄,校報校刊刊登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礎知識;組織主題班會校會來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并觀看普法教育宣傳專題節目;舉辦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玩耍中感受到法制教育的感召,增強守法意識。
二、 家庭教育。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違法信號,提高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在這金錢至上的社會大環境中,愈來愈多的家長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工作中,疏忽了對孩子日常行為的關心,導致了孩子被外界各種腐敗思想不斷侵蝕,最終導致打盜搶等類案件未成年人比例不斷上升。作為孩子成長的起點,家庭教育必須把好關。二是切莫過于寵溺孩子,嚴防孩子“少爺病”、“公主病”的形成。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過多的寵愛卻又成了累贅,成了孩子違法犯罪的催化劑,例如在浙江省宣城市的一名高中生劉某就是因為家長的一句“誰欺負你你就和他拼,拼不贏還有我們呢”,才逐漸養成了打架斗毆的惡習,以致最后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由此可見,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三要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系互動,重視孩子的行為養成和心理健康。家長和學校作為教育孩子的兩個重要主體,應做到孩子的生活信息、學習情況的互通,家長在工作之余,類似于家長會的活動應多多參與,老師在下班時間也應多做家訪,雙方互動才能為孩子營造優質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及時糾正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錯誤,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三、 社會教育。公安機關作為法律的直接執行者,國家意志的體現者,是打擊各種違法犯罪的中堅力量,在面對未成年人案件的時候,打擊懲戒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做到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更為重要。一是要深入基層,走進校園進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公安機關應多與校方合作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并派出經驗豐富的民警發經驗交流,將我們公安機關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直接有效地傳授給在校學生。二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違法檔案管理制度。建立檔案機制,將未成年人違法嫌疑人具體詳細信息登記造冊,真正做到可查、可防、可控。三是要走進未成年人違法嫌疑人的家庭,關注其成長軌跡和法制教育狀況。及時與家長結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從源頭阻斷未成年人犯罪的機會。
總之,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的繼承者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的后代能夠扛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和義務。正所謂“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我們應共同為未成年人進行足夠的法制教育,使其擁有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更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
劉傳勝,山東省臨沂市,山東省臨沭縣石門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