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幼珍+孫亞軍
摘 要: 在深入調研康復治療師工作的實際要求和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作業治療學》的課程分析基礎上,通過對課程的整體設計單元設計分析,介紹以能力為本位,教、學、做結合,理實一體化的高職課程設計理念和思路。
關鍵詞: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作業治療;課程設計
一、 課程分析
《作業治療學》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利用有目的的活動,即日常生活的“作業”為主要治療手段的一種療法,它與運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言語治療等構成現代康復完整全面的治療體系。
課程定位于康復治療師的培養,課程在學生對醫學基礎和康復技術有了一定的認知的基礎上,系統地進行各種身心障礙的作業治療技術的學習,為頂崗實習和工作做好準備。
本課程對康復治療專業學生進行作業治療技術專項技能培訓,對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起核心支柱作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作業治療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具備制訂訓練計劃和選擇適當的作業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康復工作社會適應能力。
二、 課程目標
根據衛生部康復治療師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在各康復醫院進行行業調研,分析完成的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目標:知識目標是能在全面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獲取患者作業能力信息、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治療目標和制訂訓練計劃;能力目標是能進行作業活動分析,進行作業評定,指導患者進行作業治療訓練;素質目標是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素質。
三、 課程設計理念和思路
1. 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的總體設計理念是以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精神為指導,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出發點,以崗位需求和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國家康復治療師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康復科常見疾病為載體,與相關醫療部門合作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課程,實現教、學、做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
2. 課程思路
結合衛生部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人才準入標準,對本專業工作崗位及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領域及任務,設計學習情境。
四、 課程內容
1. 內容選取依據
本課程內容的選取是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疾病為載體、以典型病例為情境、以實際工作任務為驅動選取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模擬康復診療過程,教學內容全部源自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實際工作。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與臨床工作需求相一致。
2. 內容安排
根據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將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整合、序化,采用“循環教學,層層遞進,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將工作任務和學習任務進行融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作業治療的基本技術為基礎,以作業治療科常見疾病為載體,以實施作業治療的不同時機、場地,醫院、家庭和社會為次序,根據作業治療師在患者康復中的職業角色設計了作業治療評定、作業治療技術、康復教育訓練、疾病作業康復、職業康復等5個大的學習情境,每個大情境根據臨床實際應用知識又分為若干個子情境,每個學習情境都是作業治療師在患者康復中的職業角色。
3. 教學環節
在每個情境單元的安排順序上,課程按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組織安排教學環節,為引入任務、查閱資料、討論工作方案、實施準備、開展診療活動、結果反饋六個環節。
五、 教學方法手段
作業治療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際的治療工作中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還需要與患者有很好的交流溝通能力,同時康復治療是一個團隊精神要求很高的學科,要求治療師要有團隊協作的精神。而我們的學生很多時候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也只關注動手能力的訓練,忽視了交流溝通能力的訓練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養成。為適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工作的需要,設計了一套作業治療系統訓練教學法,注重治療師動手操作,治療師與患者交流溝通,治療師與治療師和康復醫師之間的團隊協作有機結合起來。
教學方法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驅動,圍繞課程目標,每個項目都采用任務工單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習,按照康復治療流程設計教學過程,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了優化組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能讓他們去實踐、去交流以表現自己能力的平臺,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與患者交流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程采用了PBL教學法、CBS教學法、示范演練、角色扮演、現場考察、小組討論等多種醫學教學方法。
六、 考核評價
課程考核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綜合素質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達到以考促學和真實客觀綜合評價學生的雙重效果考核方式:筆試閉卷考試、實踐操作考試、課堂成績、獎勵加分。課程總成績=筆試成績*50%+實踐操作成績*30%+課堂成績*20%+獎勵加分,筆試閉卷考試內容以國家衛生部公布的康復治療師職業考試大綱內容為標準。實踐操作考試:在康復中心的康復治療室,培訓標準化病人,按康復治療師職業考核標準,考核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課堂成績:課堂提問、平時作業、小組學習討論表現。
參考文獻:
[1]王剛,王彤.臨床作業治療學.華夏出版社,260-270.
[2]劉梅花.作業治療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衛生部發放康復治療師準入標準.
作者簡介:
盛幼珍,孫亞軍,湖北省孝感市,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