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發
山芋又名甘薯、紅薯等,屬旋花科甘薯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種旱地作物。安徽省來安縣是國家甘薯產業一體化示范縣,下轄的楊郢鄉又是全縣山芋種植面積較大的鄉鎮之一。是當地主要的栽培作物。發展山芋生產既是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結構,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1良種選擇
種前選種既要保證種性高產、優質,又要保證種源脫毒抗病,也要保證市場銷路從而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目前,地區種植商薯較多,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幾個既適合鮮食又適用于加工的品種,其中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蘇薯8號、徐薯32、蘇薯16等幾個高產優質的品種由于產量高、品質優、銷路好而備受青睞。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效果,在引種時都選擇脫毒原種,能有效解決品種退化以及產量低等問題,又能大幅度提高其產量和質量,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裂薯和腐爛問題。備種數量春薯一般為每公頃用種薯250千克到300千克,結合種植面積綜合選種。
2育苗栽培
2.1要對種薯進行選擇和消毒:在種薯出窖后,要對其進行的選擇和處理,去除病薯后,選擇表面較為光滑且大小適中的薯塊,質量控制在125克到250克之間,沒有病態沒有傷痕的薯塊優先選擇。若是準備自留種,則要選擇夏山芋而不用春山芋。另外,在排種前要進行集中消毒處理,主要是利用濃度為8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800-1000倍液以及濃度為20%的紅芋寶800-1000倍液等進行處理,一般浸泡時間控制在5分鐘到10分鐘之內,撈出后集中曬干排種,在覆土后澆撒剩余藥液,能一定程度上防治腐爛病和黑斑病。
2.2要對苗床進行綜合性選擇:要選擇地勢較高、墑面平坦、排水通暢且背風向陽的位置,一般要求苗床用地要具有一定的耕作層并且有3年以上耕種歷史的熟土,土壤保持疏松,在育苗前要進行耕翻操作以及耙平操作,并且結合實際問題展開整細工作,確定苗床東西為長度、南北為寬度的走向。
2.3要對育苗時間進行統籌規劃:弓棚時間一般在二月中下旬,排種時間一般在二月末至三月上中旬,排種前要對苗床土進行集中整理,利用豬牛欄糞作為釀熱物,最后鋪上一層20厘米到25厘米的表土,確保育苗效果。另外,排種操作中,大薯要排深些,小薯要排淺些,排種操作結束后,薯塊上要鋪上2厘米到3厘米厚的酥松細土作蓋種營養土,確保山芋不會出現外露問題,營養土蓋平種薯后要適量地噴灑一些清水,保證苗床具有一定的濕度,但水分不能太大,營養土上還要加蓋一層地膜以確保苗床的保溫效果,防止早春凍害。為了防止刮風損壞棚膜,要用細繩將棚膜固定。
2.4苗床管理:在山芋育苗過程中,從排種到出苗之間,夜晚要保證蓋草,從而提高溫控效果,苗床內溫度要控制在28攝氏度到35攝氏度,利用高溫進行催芽出苗。另外,在30%薯塊頂出土層后,要及時的去掉薄膜,出苗后的苗床溫度則要有所降低,控制在25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床溫度若是較高,則需要進行通風降溫。在山芋苗達到20厘米時,可以有效停止澆水,不能在中午陽光直射且較為強烈的情況下進行揭膜操作,避免高溫灼傷苗,揭膜練苗一定要在晴天的傍晚進行,練苗3到4天后就可以剪苗栽插。剪苗要求有序進行,保留苗木基部1節到2節,避免苗木出現病菌,并且避免其通過秧苗傳播到大田。薯苗的長度達到25厘米左右時,就可移栽。
3大田栽植
3.1整地做壟:春茬地一般在四月中下旬整地,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移栽。在深溝高壟操作過程中,要控制壟距在85厘米到100厘米之間,而壟高則要控制在35厘米到45厘米之間。現在的大型旋耕機都可以做到壟寬和壟高的可調可控。
3.2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在氮、磷、鉀三個元素中,鉀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元素,再后是磷元素。由于土壤中的磷、鉀等元素移動性弱,容易被固定,所以要注意控制氮肥的量,增加鉀肥用量。需要注意的是硫、硼、鈣、硅等中微量元素同等重要,不僅能夠提高產量更能改善品質還可以提高抗逆性。在山芋生長期因追肥困難,一般將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全部放在起壟時基施,中微量元素肥可以基施也可以根外追施。根據試驗示范,山芋是微氯作物,對氯原子比較敏感,土壤中的氯原子超標時,不僅影響產量還會造成山芋品質下降,山芋開裂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為了更好地提高山芋的品質,在選擇肥料時,要產量不減和肥料用量不增長的前提下,按照山芋需肥規律和土壤供肥狀況、秸稈還田等因素綜合考慮,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施用氮磷鉀45%(15:10:20)含量的硫酸鉀復合肥,每公頃用量525千克到600千克。
3.3要進行封閉除草:起壟后在土壤墑情較好時對土壤進行封閉除草處理,每公頃用96%的精異丙甲草胺乳液900毫升,兌水600千克到750千克,對土壤進行噴灑,若天氣干旱土壤墑情不足時加大對水量。確保封閉處理效果。
3.4采取地膜覆蓋栽培:尤其是早茬口田,通過采用地膜覆蓋的栽培措施能提高栽插質量、提早栽插、提前上市,確保山芋生長指標符合預期,一般在栽插前5天到7天進行集中的覆膜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地膜山芋栽植期要比露地栽植期提前,一般提前7天到10天。山芋栽插密度也要因地制宜,一般每公頃栽插45000株~55000株為宜。充分利用光能和生長空間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3.5科學防治病蟲害:危害山芋的害蟲主要分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蟻象、地老虎等,可采取藥劑基施或蘸根或毒餌誘殺等方法。最有效的藥劑是高濃度吡蟲啉、敵百蟲、氯氟氰菊酯等藥劑防治。葉面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紅蜘蛛、葉甲等,可用阿維菌素、甲維鹽、敵百蟲等藥劑防治。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線蟲病、葉枯病等。要針對不同病蟲害開展有效防治。不論是蟲害還是病害防治的藥劑都要選用低毒、高效、環保、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山芋發生最多、危害最重的害蟲就是蠐螬的危害,不僅會造成山芋減產,更會降低山芋的商品價值,因此是山芋生產中值得高度關注病蟲害。
3.6優化田間管理:栽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全苗,在栽植后2到7天時間內進行系統化查苗,苗期主要是防止地老虎的危害。及時補苗。補苗要避免烈日,最好是在傍晚進行,補苗一定要連根帶土進行挖取,栽種后進行澆水操作,從而保證成活效果。在栽苗后,若是遇到干旱,及時進行澆水抗旱,提高成活和齊苗效果。
(作者單位:239213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楊郢農技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