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娜 楊緒金

以粳型水稻品種龍N21、龍粳25、龍粳31、龍粳35、龍N36和綏粳8為試材,采用不同的株距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龍粳36和龍粳21都是株距在10cm時著粒密度較大,龍粳25、龍粳31、龍粳35和綏粳8是株距在14cm時每穗粒數較多,著粒密度較大;龍粳36、龍粳25、龍粳31和綏粳8株距在14cm時理論產量較大,龍粳21株距在10cm時,理論產量較大,龍粳35則是株距在12 cm時,理論產量較大。
對當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及剛推廣的品種進行有針對性的密度插植試驗,以獲得某一品種最適合的插秧密度,為大田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1試驗內容與方法
1.1試驗材料:粳型水稻品種龍粳21、龍粳25、龍粳31、龍粳35、龍粳36和綏粳8。
1.2試驗方法:采用裂區設計,A因素為品種,B為株距,兩次重復。
1.3試驗處理:采用常規育苗,行距選擇寬窄行33-20cm,株距選擇10、12、14 cm三種,每穴基本苗數為4株、6株。
1.4試驗地條件:試驗地點選在建三江分局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田,屬于第三積溫帶下限,氣候類型為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試驗地為多年老稻田地,秋翻春整地,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
2結果與分析
2.1植株性狀與考種調查
從植株性狀來看,各個品種均表現出株距在14cm時株高較高;從考種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龍粳36、龍粳3 1、綏粳8和龍粳35都是株距在14cm時穗長較長,龍粳25差異不明顯,龍粳21則為株距在10cm時穗長較長;龍粳36和龍粳21都是株距在10cm時每穗粒數較多,著粒密度較大,而其余四個品種則是株距在14cm時每穗粒數較多,著粒密度較大(表1)
2.2產量性狀調查
產量是由產量構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性狀的好壞并不能說明產量的高低,只有各個因素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才能到達最終高產的目的。各個品種表現的性狀各不相同,由表2可以看出,龍粳36株距在14cm雖然結實率和千粒重較小,但是每穴穗數較多,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0cm時雖然千粒重較大,但是每穴穗數較少,理論產量較低;龍粳25株距在14cm時,每穴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較大,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0cm時,每穴穗數和每穗粒數較少,理論產量較小;龍粳31株距在14cm時每穗粒數較多,千粒重較大,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0cm時,每穗粒數較少,結實率和千粒重較小,理論產量較低;龍粳21株距在10cm時,每穗粒數較多,結實率較大,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4cm時,雖然千粒重較大,但是每穗粒數較少,結實率較低,理論產量較?。唤椌?株距在14cm時,雖然結實率較小,但是每穴穗數和每穗粒數較多,理論產量較大;龍粳35株距在12cm時由于千粒重較大,理論產量較大。
3結論與討論
結論:針對當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進行有針對性的密度試驗,結果如下:
3.1各個品種均表現出株距在14cm時株高較高;
3.2龍粳36、龍粳3 1、綏粳8和龍粳35都是株距在14cm時穗長較長,龍梗25差異不明顯,龍粳21則為株距在10cm時穗長較長;龍粳36和龍粳21都是株距在10cm時每穗粒數較多,著粒密度較大,而其余四個品種則是株距在14cm時每穗粒數較多,著粒密度較大;
3.3龍粳36、龍粳25、龍粳3 1和綏粳8株距在14cm時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0cm時,理論產量較??;龍粳21剛好相反,即株距在10cm時,理論產量較大,株距在14cm時理論產量較??;龍粳35則是株距在12 cm時,理論產量較大。
討論
產量是由產量構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性狀的好壞并不能說明產量的高低,只有各個產量因素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才能到達最終高產的目的。
(作者單位:1.156333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青龍山農場農業服務中心
2.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青龍山農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