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民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我國北方由于氣候、溫度等條件的特殊性,要想種出優質、高產的水稻必須有適應北方溫度的優良栽培技術。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本文簡要介紹了寒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提供參考。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水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水稻產量高、品質好,滿足人們對稻米的食味要求。但是在水稻生產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因此,掌握科學的水稻優質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穩產,提高稻米品質,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稻種選擇
稻米品質主要受遺傳特性、生態條件以及無機元素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影響,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遺傳因素。因此,選好優質稻品種是關鍵。種植優質稻,首先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優質品種,除具備該品種形態特征、特性,凈度高,無病蟲、無破損,純度高,發芽率高,發芽勢強外,內在品質更為重要,比如無堊白,直鏈淀粉、膠稠度、糊化溫度、蛋白質含量適度。同時要選擇適應當地生長、在有效生育期不貪青、株高90-110cm、分蘗率高、稈強不倒、抗病性強、不早衰、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中晚熟品種,
2苗床準備
選擇苗床地應是向陽、背風、有水源、能排水、好管理的平川地,按水稻種植面積的2%計算,1hm2需200m2苗床,營養土選用10%腐熟農家肥、30%草炭土、60%當地無藥害的優質土混合拌好備用,1m2苗床用營養土10kg。
3培育壯苗
育苗時,把用水稻壯秧劑配制的營養土撒放在秧盤里,用平板刮平、刮勻,去除多余土壤,用播種器精確播種。播種后覆0.5-0.7厘米厚度營養土,用微噴澆透水,待苗床積水沒有時,每40m2苗床用1支丁撲乳油滅草劑封閉滅草。秧苗一葉期控制溫度在25-32℃,秧苗二葉期在25-28℃,秧苗三葉期在20-25℃開始通風煉苗,在離地面60cm高的擋風膜上部放風控溫,隨時觀察苗床的干濕度和棚內溫度,防止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的發生,發現病情及時噴施立枯凈等農藥。及時大棚秧苗進行通風,移栽前補氮,施尿素50g/m2,要求撒施一致,施后澆1次透水,以防尿素顆粒燒苗,移栽前露天通風煉苗,秧苗噴施1次氧化樂果,以防止移栽后秧苗潛葉蠅發生。
4稻田準備
4.1稻田耕作:一般采用秋季作業,有利于曬垡熟化土壤,滅蟲滅草。稻田耕作主要是完成耕地、碎土和平地任務,使稻田達到平、碎、軟、深,以滿足移栽和生長發育的需要。
(1)耕地:目前常用的耕作方法有翻耕和旋耕兩種,一般采用翻旋結合的輪耕制度,也就是第一年翻耕,秋翻深度應在15-20cm為宜,春翻就在15cm左右,第二年旋耕,耕層深度應在12-14cm為宜,第三年松旋耕。
(2)平地及耢地:稻田整平分旱整地和水整地兩種方法,先旱整地,用耙地機械進行表土耙細耢平,泡田5-7天后進行水整地,采用水田耙帶拖板,移高墊低,達到寸水不露泥,整平后保持淺水層,防止跑獎落千,表土沉實。用手指一節劃溝,能徐徐合攏,為插秧最適合狀態。
4.2泡田:灌水時應由高到低,由遠至近。泡3-5天后進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埂直如線,地平如鏡。地平如鏡是指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cm,沒有偏臉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粒較大,喧松,通氣性好,這樣有利于插秧,插后返青陜、有利于根系的發育。溝清水暢,埂直如線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溝加深加固。保證灌排通暢,保持條田筆直,夯實加固,防止跑漏。
4.3封閉滅草:用除草劑做土壤封閉處理。目前大多數使用除草劑阿羅津60-70ml加吡嘧黃隆15-20克,保持3-5cm的水層5-7天,等水層自然落至花達水時插秧。
5水稻移栽
5.1移栽時期,適期旱栽是寒地水稻采優質米生產的一項基本措施,不僅保證高產穩產,還可以保證稻米質量。在當地氣溫穩定13℃,地溫達14℃開始移栽,一般在5月中旬進行移栽,黑龍江省移栽以5月15-25日為高產插秧期。
5.2秧苗移栽當天,起苗前施入磷酸二銨100g/m2作移栽送嫁肥,此肥不可早施,過早施用會產生肥害。機械插秧規格為26cm×13cm、30cm×10cm,機械插秧株行距保持整齊一致,確保24萬-28萬穴/hm2,為水稻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5.3插秧期間要在田埂大邊上噴一次防治地老虎的農藥,以防埂邊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6水肥管理
灌溉的主方法是淺水灌溉,增溫能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同時根據水稻分蘗期、孕穗期、抽穗期等各個時期的生理生態要求,采取曬田、間歇灌溉和深水灌溉相結合的方法,促控和調節好水稻的生長發育。立秋后,田間晝夜溫差較大,白天淺水增溫,晚上深水保溫,增強根系活力,加快生育進程,實現安全成熟。在插(拋)秧后5-7天時,先將田中灌2-3厘米深的水層(高處不現泥),結合施除草劑每畝追尿素6-7公斤,用野老等水稻大田除草劑一包均勻地拌入尿素中后撒施,在水稻剛進入孕穗期時(剛開始拔節)每畝用尿素2公斤+氯化鉀5公斤(水稻葉色濃綠的不施尿素,只施鉀肥),混合均勻后撒施于稻田中,促大穗大粒形成。
7收獲
收獲時期應根據秋季天氣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抽穗后積溫達800℃時,黃化完熟率達到90%,青稈、綠葉、黃粒、活稈成熟,適時收獲。收獲質量要求做到割茬不高于2cm,稻捆直徑25 cm左右,收割后立即晾曬3~4 d,基本晾干后再在池埂上碼小趟,封好碼尖,收獲損失率不大于2%。
(作者單位:152341黑龍江省海倫市東林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