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蘭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各行各業中的實際運用也越來越廣泛,農業生產領域也不例外。在當前農村鄉鎮大量勞動力涌向城市的形勢下,農業機械化生產剛好解決了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當前技術潮流,更是時代發展所趨。西方發達國家在經過了多年的農業發展之后,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相當高,因此近年來我國也逐漸提高了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重點建設項目。因此筆者將對當前新形勢下,我國鄉鎮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我國的農業機械化能夠穩定且持續發展。
1大和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基本情況
從我縣當前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來看,農機裝備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地優化,目前有大、中型動力機械、大型農作物收獲機械、配套農機具以及多功能復式作業機械等。我縣58.8kw功率以上的大型拖拉機有4003臺、聯合收割機有3832臺、玉米播種機1681臺、秸桿粉碎還田機2225臺,動力機械與作業配套比例高達1:2.1。在2015年全縣機械耕整地面積達到115.3千公頃,深松整地達15千公頃,機械播種達195.3千公頃,全縣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作業水平高達87%。
2新形勢下鄉鎮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國內的許多鄉鎮地區在農業生產當中已經開始采用機械化作業。然而,農業機械化在鄉鎮地區大范圍普及,農業經濟得到進一步提升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來一定的問題。
2.1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科研創新工作急需加強
要想推進農業生產實現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是必經階段,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農業機械生產還有大量空白急需完整。從我國當前農業機械的品種結構以及生產制作工藝來看,仍然無法滿足當前農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在中低端農機市場中,供過于求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中高端農機的實際生產能力卻又難以滿足“三農”要求。此外,大多數農機生產企業規模小且比較分散,科研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再加上市場中惡意競價帶來的不良影響,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步伐。
2.2農業機械的成本較高,造成農戶投入積極性較低
近些年,農業機械的使用成本逐漸攀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的價格、保養服務、維修服務以及燃油投入等成本,甚至超過了部分鄉鎮地區農民的收入。雖然我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農業經濟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但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整體水平仍然落后,雖然農民的收入增加了,但就人均購買力而言,農民的消費水平依然不高,原因就在于除去直接的農業生產收入之外,其他收入來源非常少,所以在面對購置農業機械這項巨大支出時,農戶的投入積極性明顯不高。
2.3政策補貼不夠,缺乏對農業機械化的支持
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農機服務水平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信息滯后以及基層農機服務站的不完善,導致農機的生產效率與利用率無法提高。此外,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支持力度不夠,資金方面投入不足,只有極少部分的農戶能拿到相關補貼,與實際的需求相差甚遠。再加上鄉鎮地區農田建設不夠標準化,農機化建設不夠完善以及農機操作水平不夠,如果這些都得不到國家資金的支持,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工作將無比艱難。
3推進鄉鎮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相關對策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確保農業經濟增長,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標,在面對農業機械化中存在的問題時,筆者認為要做好如下幾點:
3.1加強政策導向,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平衡
為了進一步落實“三農”政策,首先要改善當前的農機裝備結構,依據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農業科研成果以及農機生產企業去推動農機產、學、研發展,促進我國鄉鎮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應加強政策導向,大力推廣精細農業,針對重點地區要提高對農業機械購置的補貼,使得我國鄉鎮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失衡的現狀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消除。
3.2提高對農機市場的管控,確保農機產品的質量
政府各部門的相關職責要落實到位,加大農業財政支持補貼,并且采取不同的方式、利用不同的途徑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支持,提高對農機市場的管控力度,使其生產經營更加規范,確保完善的農機產品質量與后續服務質量。此外,定期對農戶進行農機技術培訓,將最新的、先進的農業機械地效用完全發揮出來。
3.3加大科研力度,研發出農民經濟條件可接受的農業機械
雖然近年來我國鄉鎮農民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相對于城市人口而言,可支配收入仍然偏低,難以承受購置農業機械的巨大支出,再加上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于新技術的接受難度偏大,因此要在研發新型農業機械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真正實現農業機械化能夠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上且能掙錢,這樣一來,農民對于購置農業機械的熱情會大大提高,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鄉鎮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4完善當前農業機械化的保障與投入機制
為了有效地完善當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機制,為促進鄉鎮農業機械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完善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保障機制是必要前提。此外,完善投入機制要確保其多元化,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發揮農民投入的主體作用、發揮社會投入的補充作用。同時,鄉鎮農業機械化的基礎設施還需要得到各級政府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比如農機停放棚庫、機耕道路等,并且要極力打造農業機械化的示范基地與示范鄉鎮,發揮榜樣作用,以實際的經濟效益增長去激發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信心,使得農機科技不斷得到創新與推廣,從而促進我國鄉鎮農業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生產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首要前提。從近些年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問題存在,相關政府部門在正視這些問題的同時,應加強政策導向、提高對農機市場的管控、完善當前農業機械化的保障與投入機制,并且著重提高農戶的農機技術水平,將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效用充分發揮,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業增效的目標。
(作者單位:236000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農機監理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