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昌榮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就是水稻生產過程中主要作業環節的耕、種、收、植保、干燥秸稈處理等機械替代人工生產。近年來,根據農業部和省有關文件要求,當涂縣抓住水稻生產重點環節著力推廣水稻主要環節機械化生產,成效十分顯著。就我縣目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情況來看,雖仍存在“短板”,但為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1基本情況
水稻是我當涂縣的主要農作物,全縣有耕地52萬畝,年種植水稻約45萬畝。全縣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7.1%。其中:機耕98%、機收95%、機植保95%、機插55%、秸稈還田80%、烘干40%。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40.1萬千瓦。其中:大中拖800臺、插秧機300臺、聯合收割機508臺、植保機械1000臺套、谷物烘干機150臺、秸稈打捆機、撿拾機50臺。各型農機專業合作社24個。
2存在問題
2.1當地政府重視需要加強;
2.2農機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能力急需提高;
2.3農機設備科學發展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3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糧食生產的高效安全越來越被重視。中央1號文件和《農業部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更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想見,今后幾年,農業的發展將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生產著力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全面實現“以機代人”生產工程。而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首當其沖,必將率先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桎梏,走上科技、高效、高質、安全的生產途徑,機械化生產正好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因此,現階段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必將是政府和職能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4建議和措施
推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問題,主要是環境、人、材、物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政策環境、設備實施、技術力量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了這些,推動才有可能,因此,建議:
4.1加強政策導向力度,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工作,從職能上來說,是農業部門的事情,可從作用和意義來看,卻是全社會的事情,從中央和省有關文件里可以看出,“無農不穩”已是社會共識,而農業的高效高質安全生產是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支撐點。因此必須加強政策延伸和推動作用,不能只有部里和省里出臺文件,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更應重視,并出臺有關文件,并將其作為績效考核內容對鄉鎮—級政府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加大推動力。如果僅僅只有部門自己做,而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后繼乏力其社會效應會差很多。因此,解決政策“一公里”的問題,是推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之一。
4.2加強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是對相應生產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一個行業,如機械的安全操作,育秧的技術處理都需要相應的人才去充實,其中,還牽涉到農機農藝的結合,更需要專門的人才。因此說,人是關鍵的因素。所以,必要的技術培訓必不可少。通過培訓,一方面可以灌輸先進的生產理念,從思想意識上先影響改變一些人。另一方面,學會先進適用的專門技術,可以建立他們從業的信心和能力。示范推廣可以選擇以點帶面的方式,通過多點試驗示范,讓農民感受到機械化生產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而擴大影響,以增加輻射作用。在中國農村,傳統的生產方式根深蒂固,農民們都有讓別人先嘗試的念頭,覺得不虧,可能有更大收益,才會去接受。并且,這個過程會很漫長。因此,必須多召開現場會,多設示范點,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聽到、看到新生產方式的先進性、高效性,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3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提高其綜合服務能力。農村農機專業合作生產組織,是現階段農村勞力缺乏情況下,有力的補充。充分發揮合作生產組織的作用,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勞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并且,可以搶農時,不誤播種和收獲。然而,由于有的合作組織,規模化程度不高,服務能力單一,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機插秧,育秧環節秧土的選取和調配,一家一戶經營,增加成本不說,因為技術素質的不同,其調配效果肯定不同,育秧的成功率就有了差異。如果效果差,會極大影響用戶機插秧的積極性。而如果有專門的服務組織從事這樣的事情,勢必會減少差異,取得較好的效果。還有諸如,機耕、機插、機收、機植保等。特別是對種田大戶來說,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是其開展農業生產工作的強有力的補充。一般種田大戶自己都會購置一些農機,然而無論從數量還是從種類來說,都不可能齊全。就算有的大戶購置比較多,但一般只用于自己的生產經營,農機作業效益不高,使用率也低,極大地增加了大戶的成本。因此說,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大小,在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通過政策和資金有目的性的扶持,來壯大這一隊伍,既提高服務能力,還可以提高機械化使用率,更可以解決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4.4用活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提高農機準備水平。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普及,尤其是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機數量急劇增加。然而,由于是“一窩蜂”似的發展,量是增加了,可裝備的科學合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在設置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時候,顧及普遍性的同時,注意一下特殊性。針對當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農機裝備薄弱環節,加大資金補貼力度,地方政府財力充足的,可以設置疊加補貼,促進均衡發展。不求大而全,但求均衡、科學、適用。
綜上所說,在實現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工作中,只要有政策拉動,部門配合,設施、設備裝備科學合理,農機從業人員隊伍素質整體較好,加之,有扎實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堅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就一定可以實現。
(作者單位:243100當涂縣農機技術推廣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