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現階段,規模化養豬場日漸成為我國養殖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推動我國養殖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豬病會嚴重影響養殖場的經營活動,豬病具有病毒種類多,致病因素復雜等特點,給防控工作帶來了諸多難題,因此規模養殖場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控對策。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簡要概述了規模豬場豬病流行現狀,并探討了具體防控對策,以期能提高規模豬場豬病防控能力。
豬病治病病毒種類較多,根據相關專著記載,能夠引發豬病的病毒超過50種,此外還有很多細菌類物質會引起豬病,嚴重影響豬場的正常經營。但是這些致病因素并不會同時存在每個豬場內,同時對不同豬場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養殖人員應深入剖析豬病流行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對策,以此推動規模豬場健康持續發展。
1規模豬場豬病流行現狀
就規模豬場流行病情況而言,以如下四種疾病為主:①豬瘟,通常情況下,豬瘟病毒多引發隱性感染,但是如果病毒侵襲母豬,則病情會明顯加重,致使母豬食欲下降,嚴重時會出現先天性肌肉顫抖癥狀,小豬產出后自身會攜帶病原體,對疫苗產生免疫反應。近年來,雖然我國豬瘟疫苗研制工作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豬瘟的病毒源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使得疫苗防治效力明顯不足;②寄生蟲,其中較為常見的為疥螨和蛔蟲,雖致死率較低,但是會嚴重影響豬群的反應能力,并且不易被發現,防控效果不佳;③附紅細胞體病,主要癥狀為發熱、食欲不振、貧血和惡心等癥狀,其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此類疾病的傳播途徑以昆蟲為主,同時人工授精也會傳播此類疾病,并會與其他病毒較差感染,嚴重威脅豬群健康生長;④豬圓環病毒,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此類疾病發病率達到60%,死亡率已經超過40%。在規模豬場經營過程中,多出現由豬圓環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嚴重影響豬群的生長,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
2規模豬場豬病防控對策
2.1建立生物安全體系
研究表明,生物體系健全的規模豬場中,豬病發生幾率較普通豬場低11.34%,從而豬場的豬病防控壓力較低,提高了自身的經營效益。因此在規模豬場日常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重建立生物安全體系。例如在我國某地區規模豬場發展中,工作人員首先注重選址的合理性,堅持“背風向陽,坐北朝南”的原則,選擇遠離居民區的位置,其中與居民區距離應超過1km,并且距離制革廠、畜禽養殖場等地應超過1.5km。在豬場設計時,做好通風工作,并合理規劃室內溫度和濕度,同時合理劃分凈區和臟區,避免其出現交叉感染。
2.2綜合運用多種防控措施
豬病的發展受病毒及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在防控過程中應綜合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在我國某規模豬場經營過程中,工作人員注重落實綜合管理制度,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配置隔離設施,并嚴格規范具體消毒工作,而對于衛生管理工作而言,合理安排清掃工作,以此達到相關標準。同時當地政府注重規模豬場發展情況,組織防疫部門與豬場建立獸醫診療機制,定期開展流行病實驗室檢測工作,對豬場豬群生長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隱性病毒,起到有效的預防與防控作用。此外,工作人員還應加強飼養管理,采取多點飼養的方式,合理劃分保育舍、產房和豬舍,從而降低區域較差感染的發生幾率。
2.3合理防控豬病病毒
豬病多由病毒所致,在防控過程中應以病毒防治為主,以此降低病毒感染發生幾率,促進豬群健康生長。例如在我國某規模化豬場經營過程中,工作人員采取如下措施防治各類病毒:①降低免疫抑制性疾病發生幾率,同時開展有效的藥物保健工作,以圓環病毒病為例,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注射,確保免疫工作的有效性。同時工作人員意識到飼料中會含有多種霉菌毒素的事實,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合理調配飼料,以此緩解其對豬群的不良影響;②抑制病毒攜帶豬群向外排毒,并提高豬群免疫力,以“附紅細胞體病”防控為例,工作人員針對公豬和母豬開展有效的免疫工作,并隔離健康豬群,從而降低向外排毒的幾率。此外,工作人員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實施全進全出管理模式,對走道和日常出口進行全方位消毒,并開展合理的滅鼠、滅蠅和滅蚊工作,避免傳染致病病毒。
結束語
綜上所述,豬病對規模豬場經營造成嚴重影響,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結合豬場發展實際情況,深入剖析豬病流行現狀,以此為依據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注重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并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在此基礎上根據病毒不同種類施以合理防控對策,從而提高規模豬場豬病防治能力。
作者簡介:李樂(1987-),男,本科,河南省新鄉市人,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
(作者單位:453000河南省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