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韋童 尹健
引言
近年來,畜禽糞便污染成為困擾畜牧業發展的—個重要問題,也成為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課題。為了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通過推廣適合中小型養殖戶的畜禽糞便養殖蚯蚓,打造“循環養殖”,“廢物再利用”,同時開辟養殖副業,降低養殖成本。了解蚯蚓生活習性是保障該項技術成功的關鍵。現將該技術的具體內容詳述如下,供業內同仁參考、交流經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巨大變化,畜禽產品在飲食結構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大,因此,養殖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在解決人類肉、蛋、奶需求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大量畜禽糞便污染物不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些還被隨意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從而對我國生態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使得水體、土壤以及大氣等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畜禽糞便對一些養殖戶來說,已經成了很頭痛的事,影響到自己及周邊戶的生活環境,有的還被環保局找去談話進行整改。近年來,畜牧部門大力推廣畜禽糞便處理工藝技術,只在極少部分大型規模飼養場中實施,絕大部分中小型飼養戶無法承受糞便處理工藝的價錢,導致一些糞污治理技術無法開展。結合中小型飼養戶的特點,要想減少畜禽糞便污染,需在不影響中小型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開展。將兩者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很好的解決畜禽糞便污染,還能養殖蚯蚓作為蛋白飼料,降低降成本,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1蚯蚓生長所需條件
而蚯蚓養殖治理糞便技術需考慮多方面因素方可實施,了解蚯蚓生活條件是影響此項技術的關鍵。
1.1合理安排養殖的密度
人工養殖蚯蚓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就要在一定限度內增加養殖密度,但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反而會使個體生長和繁殖速度下降。養殖密度大小可隨蚯蚓個體的大小和飼料的質量、管理的好壞、溫度的高低做出適當的變動。以生產蛋白為目的,密度可大;以繁殖為目的,密度可適當減少。
1.2合理控制養殖的溫度
蚯蚓屬于變溫動物,通常蚯蚓在溫度15℃~30℃范圍內活動,溫度在10℃以下時,蚯蚓活動遲鈍;溫度在5℃以下時,蚯蚓處于休眠狀態,有明顯的萎縮現象。溫度在32~C以上時,蚯蚓停止生長。繁殖最適溫度為21℃~25℃。
1.3調節養殖的適宜濕度
濕度對蚯蚓的生長發育、繁殖和新陳代謝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水是蚯蚓的重要組成成分和必需的生活條件。土壤中的水分達到10%~17%時,十分適宜于蚯蚓的生活。土壤中含水量太高,對蚯蚓的活動也十分不利。一般要求56%~66%為宜,濕度過大或通氣不良,卵繭易變質發霉。總之,濕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蚯蚓的生長和繁殖。
1.4正確掌握pH值
蚯蚓的生長、繁殖與餌料的pH值有密切關系,一般以6.8~7.6為宜。pH值高的時候,可加人預先準備好的碳素餌料調節;pH值低時,可加人石灰水上清液調節。
1.5科學合理接受光照
蚯蚓畏陽光、強烈的燈光、藍光和紫外線照射,但不紅光。陽光和紫外線對蚯蚓均有殺傷作用。不同種的蚯蚓以及蚯蚓個體的大小、發育成熟階段的不同,對各種光照的反應和耐受性也有差異。
1.6勤通風換氣改變環境
蚯蚓養殖治理畜禽糞便技術有多方面因素制約,了解蚯蚓的生活條件是該項技術的關鍵之處,若不了解蚯蚓的生活條件,該項技術無法成功的開展。
2畜禽糞便養殖蚯蚓
2.1分解池的建造
養殖戶進行畜禽糞便養殖蚯蚓,一般最好選擇在畜舍附近,建造分解池,分解池用紅磚砌成長50厘米、寬5喱米、高15厘米的池。池內外壁不抹水泥或石灰,以保持通氣。池底可用水泥地面,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實鏟平,池底四角底部留一小口,以滲出過多的水分,洞口要用塑料網或鐵絲網蓋住,防止蚯蚓外逃或其他有害動物進入。分解池數量根據飼養規模及糞便產量建造。室內池飼養可以選擇舊牛舍、舊雞舍、舊房子等,但是室內要保持陰暗和潮濕,光線不宜過強,通風良好。北方地區分解池若在室外,冬季需加口塑料暖棚,上面鋪蓋草簾,減弱光照。分解池做到防逃防積水即可。
2.2糞變的加工處理
畜禽糞便是不能拿來直接喂蚯蚓的,原因是糞便里的氨氣味比較重,不利于養殖蚯蚓。對糞便進行預處理,將其他雜志去除,主要包括草、紙屑、塑料袋等,防止雜質影響蚯蚓額處理效果和生長速度。把新鮮的糞便收集起來堆放,每堆攤開曬到七成千,再加入20%的泥土地、3%的麥麩和米糠,用塑料薄膜將糞堆封嚴,7天左右糞便就發酵了,然后將發酵后的糞便平鋪在分解池內,上面用青草或草簾等物蓋好保持濕潤,10天左右即可。并調節好糞便的PH值,一般以6.8~7.6為宜。pH值高的時候,可加人預先準備好的碳素餌料調節;pH值低時,可加人石灰水上清液調節。
2.3蚯蚓的投放
將發酵好的糞便進行分堆,然后把蚯蚓中放入,每隔3-4天投入一次料(各種秸稈、樹葉、雜草或者西瓜皮、爛水果等均可作為蚯蚓飼料),蚯蚓吃的飽生長快,產量高。
2.4預防蚯蚓逃跑
蚯蚓有個習性,就是喜歡同代同居,要是母子兩代共同居住,大的就會搬家跑掉。蚯蚓的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很快。一般性成熟的蚯蚓在交配一周后就開始產卵,一般20天左右小蚯蚓就能孵出來。而小蚯蚓再經過短短兩個月的生長,就能達到性成熟,又能交配產卵。這樣池子里的關系就比較復雜,母代子代都住在一塊。所以,要想防止蚯蚓逃跑,就得繁殖一批采收一批,及時把大蚯蚓采收出來。蚯蚓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產卵一次,一只卵可出三、四條小蚯蚓,二至三個月成熟,根據繁殖特性分批次采集蚯蚓制成蛋白飼料。
畜禽糞便污染治理是一項綜合技術,養殖蚯蚓治理畜禽糞便污染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這些遠遠不足以保證畜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問題,需要各部門轉變觀念、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各司其職、認真執法,同時還要加強對畜禽糞便處理技術和綜合利用技術的不斷摸索,特別是對畜禽糞便生態還田技術、生態養殖模式和養殖業聯合體等新思維進行反復探索試驗,力爭摸索出一條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禽糞便污染防治的道路,實現畜禽糞便生態還田和零排放的目標。
作者簡介:程韋童(1989年-),男,遼寧凌源人,遼寧省凌源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助理畜牧師。
尹健(1988年-),男,遼寧凌源人,遼寧省凌源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助理畜牧師。
(作者單位:122500遼寧省凌源市畜牧技術推廣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