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忠 王芳 萬春艷
近十幾年來,我市人畜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疫情十分嚴重,已成為全市公共衛生問題。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松原市布病的發生態勢經歷了肆虐橫行一穩定控制——重新抬頭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為高發期,嚴重地區的人畜患病率達到50%以上。80-90年代為基本控制期家畜布病的陽性率控制在0.28%-0.9%。2000年以后疫情快速反彈,體現在分布范圍廣,感染率逐年上升并且幅度較大,防控難度大。
1990年-2010年的十年間,松原市布病疫情頻發,感染率不斷上升,在上個世紀80年代布病已處于控制區標準,但現在是吉林省布病重點高發區。據統計,僅2012年~2016年間松原市人間布病報告病例數分別是:616例、596例、547例、535例、531例、(其中各級動物防疫人員36例)發病人數仍居高不下。僅2016年全市布病發生點8個,人間布病平均發病率達到18.45/10萬,居全省第一位。人間布病的發生主要來源于畜間布病的傳播,通過畜間布病的檢測,牲畜布病陽性率仍在2%左右。
1布病的防控意義
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屬細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屬自然疫原性疾病。在羊牛豬等家畜最常發生,并由它們傳染給人和其他家畜。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傳染病。2016年通過抽檢我市牛羊平均陽性率為2.1%,給畜牧業產品和農牧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威脅,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我市已經被列吉林省的“布病”防控試點區,防控問題已迫在眉睫,為了提高防控水平,有效控制和消除布病危害,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消費安全,“布病”防控的意義重大。
2流行病學
2.1傳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家畜、野生動物是布病菌的宿主。與人類有關的傳染源主要是染菌的羊、牛及豬,其次是犬。如布病羊流產后的羊水中經試驗檢測每毫升含菌量高達三萬以上,帶菌時間可達1.5-2年,是人類最危險的傳染原。乳汁及感染的公畜精液中也含有大量布魯氏菌。各型布魯氏菌在各種動物間有轉移現象,即羊種菌可以轉移到牛、豬。
2.2傳播途徑
2.2.1經皮膚粘膜傳染。直接接觸病畜或排泄物,分泌物,分娩物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感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境及物品而感染。
2.2.2經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采食患病動物污染的飼料、食用被污染病菌的食品、水或食主乳的及未熟的肉內臟而感染。
2.2.3經呼吸道傳染。病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發生呼吸道感染。這三種途徑在流行區可兩種或三種途徑同時發生;此外,可通過交媾、蒼蠅攜帶、吸血昆蟲叮咬進行傳播(蟲媒傳播)。
2.3流行特點
2.3.1本病一年四節均可發生但有一定的季節性,以產崽季節為多,如羊型布病多在春季發生夏季為發病高峰期,秋季逐漸下降。
2.3.2家畜中羊、牛、豬易感。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畜發病多。
2.3.3本病人類感染與職業有密切關系,獸醫、放牧員、管理員、畜產品加工人員明顯高于一般人群。但目前有向普遍人員擴散的趨勢。
2.4病菌抵抗力
對光、熱、常用化學消毒藥物很敏感,陽光照射20分鐘,濕熱60度30分鐘、70度10分鐘可將其殺死。土壤中可存活2-5天,糞便中夏季存活1-3天,冰凍狀態可存活數月,鮮乳內可存活10天,食品可存活2個月,水中可存活5日到4個月。
3致病機理
布魯氏菌侵入機體后,幾日內侵入附近淋巴結,被吞噬細胞吞噬,如吞噬細胞未能將菌殺滅,則在細胞內發生繁殖,形成局部發病灶,這階段相當于潛伏期,病菌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吞噬細胞破裂,病菌進行血液形成菌血癥,此時患病畜體溫升高,經過一定時間后,菌血癥消失,經過長短不等的間歇后,可再發生菌血癥。侵入血液中的病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引起器官發生病理損傷。同時可能有病菌由糞尿排出。孕畜病菌可以進入絨毛膜上皮細胞內增殖,產生胎盤炎,造成流產。此菌侵入乳腺,關節,睪丸等引起乳腺炎,關節炎,睪丸炎。
4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以羊為例)
羊感染布病潛伏期短的半個月,長的可達半年。一年甚至幾年,也有的終生帶毒但不發病。綿羊和山羊均易感染。常呈隱性經過,只有在流產時可見癥狀。主要表現是流產(但不是自然現象),多數發生在妊娠后的第3-4個月,其它癥狀還有乳房炎、支氣管炎、滑液囊炎。病死羊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生殖器管的炎性壞死,脾、淋巴結、肝、腎等器官特征性肉芽腫(布病結節)有的可見關節炎。胎兒主要呈膿血性病變。漿膜和黏膜有出血點和血斑,皮下結締組織發生漿液性出血性炎癥。
5布病診斷
5.1診斷程序: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表現可初步診斷為疑似布病,確診要采集病料送實驗室檢查。
5.2臨床診斷根據母畜發生流產,造成胎衣滯留和子宮內膜炎,從陰道到流出污穢不潔,惡臭的分泌物;公畜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炎等典型癥狀的及流行病學特點,可以診斷為疑似布病。但臨床診斷意義不大。
5.3實驗室診斷是目前最常用,最準確的診斷方法,常采用細菌分離鑒定,血清平板凝集,試管凝集診斷,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補體結合實驗。另外還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6畜間布病的綜合防控對策
6.1免疫預防免疫預防是控制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就是對健康牲畜實施疫苗注射(或口服)的辦法進行預防。結合松原市實際對所有的易感染牲畜(種用、乳用除外)實行全面免疫,免疫率要達到100%,對5月齡羔羊、8月齡犢牛和仔鹿實行先檢疫后免疫,疫苗選用農業部批準生產的布病疫苗s2株(以下簡稱s2疫苗)按說明書要求,每年開展一次,并認真做好免疫記錄。免疫方法口服與注射均可。
S2株屬布魯氏桿菌病活疫苗,適用于山羊、綿羊、牛、豬的布病預防,免疫期因畜種不同而有差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