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立光
引言
現如今的養殖業中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合感染是最常見不過的疾病了,基本上養的每—批雞都會出現,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的損失,本文就支原體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發病、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藥敏試驗診斷治療等情況進行了闡述,并就治療過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廣大獸醫工作者提供參考。
1發病情況
2016年5月某養雞戶飼養7000只肉仔雞發病。據畜主講,6日齡時個別雞出現甩鼻、咳嗽、張嘴呼吸,拉白色、綠色或黃色稀糞,2天后,癥狀加重,眼瞼腫脹、呼吸困難且有噦音出現零星死亡。
2臨床癥狀
臨床可見病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骯臟,采食減少,飲水增加;離群呆立或相互擠在一堆,行走搖擺、翅下垂體溫升高到43度以上。眼瞼腫脹、流眼淚、流鼻液、咳嗽、甩頭、呼吸困難、有噦音,嚴重的眼睛和鼻孔里有黃色的干酪樣物質、甚至失明。病雞拉綠色、白色或黃色稀糞,肛門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
3剖檢變化
共剖檢病雞、死雞83只,可見鼻腔內有分泌物,鼻竇腫脹有黏性和膿性滲出物,喉頭和氣管內有清亮的黏液,個別支氣管分叉處發生栓塞,胸腹氣囊渾濁、氣囊壁增厚,氣囊間有泡沫樣黏稠液體和黃色千酪樣物,肺淤血,嚴重的可見纖維素性或化膿性心包膜炎。心外膜、心內膜有明顯的小出血點。肝不同程度腫脹質脆,肝包膜呈白色渾濁并增厚,附有纖維素性干酪物,腹水增多(多的達120ml)有腹膜炎。腸尤其是十二指腸水腫,黏膜出血或充血。其他實質器官有充血、淤血、實質性變。
4實驗室診斷
4.1染色鏡檢
采集有明顯病變的氣囊、肺及肺的干酪樣物質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通過顯微鏡油鏡觀察,可發現陰性無芽胞的紅色或粉紅色的桿狀細菌。用姬姆薩染色可見端稍圓的細長桿菌,散在分布。
4.2分離培養
采取肺組織接種培養基,分離到兩種菌落,一種為隆起、圓形、光滑、半透明菌落,直徑在1-3mm,另一種菌落很小直徑在0.1-0.2mm之間,中間致密、隆起、細小、平滑。挑取大的菌落做生化實驗,發現該菌群能發酵糖類、產酸產氣;將此菌落接種在三糖鐵培養基上,置于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底部產酸、產氣,不產生硫化氫,斜面上產酸,初步認定為大腸桿菌;小菌落能吸附紅細胞,在低倍鏡下觀察,菌落周圍呈花環狀,Dienes染色法來染色可見藍色菌落,將病雞支原體抗原充分搖勻,取2滴滴于載玻片上,取病雞翅靜脈血1滴,滴入抗原中。輕輕攪拌后,輕輕左右搖動載玻片,2分鐘出現藍紫色的凝塊。綜合判斷該菌為支原體。
5藥敏試驗
無菌采集病死雞肺、氣囊,心肝的偽膜組織,接種于麥康凱培養基,用消毒過直徑3毫米的金屬打孔器在接種好的瓊脂平板上打孔,加藥于孔內(粉劑藥需加滿孔),并標記出各種試驗藥物名稱,然后置于37℃生化培養箱中培養。培養24小時后取出觀察結果。通過藥敏實驗發現該菌對泰樂菌素、支原凈、慶大霉素高敏,對鏈霉素、卡那霉素、紅霉素不敏感。
6治療
對病雞全群用支原凈、泰樂菌素飲水,每天2次,嚴重的挑出,用慶大霉素飲水,每只2萬單位,癥狀逐漸減輕,大部分痊愈。
7體會
現如今的養殖業中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合感染是最常見不過的疾病了,基本上養的每一批雞都會出現,給養殖戶造成莫大的損失,究竟是怎么引起的這種情況呢?7.1雞屬鳥類,呼吸系統結構較特殊,體內有9個氣囊,這些氣囊由支氣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大部分與骨骼的內腔相通,使骨骼成為含氣骨。氣囊實際上是肺臟的延伸部分。同時“上呼吸道-肺臟-氣囊-骨骼”相互連通的結構特點,使雞體形成了一個半開放的系統,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過上呼吸道、肺臟、氣囊進入骨骼,雞的胸腔和腹腔沒有橫隔膜相隔而相互連通。而支原體、大腸桿菌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雞呼吸系統的這種結構成了支原體、大腸桿菌感染的極為有利的條件,支原體、大腸桿菌一旦突破呼吸道的黏膜屏障,會迅速通過氣囊進入胸腔和腹腔,感染內部臟器和氣囊。
7.2雞大腸桿菌和支原體都是條件性致病菌。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和各種應激因素都能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所以養殖場戶要搞好雞舍和環境的衛生,注意育雛期溫度和換氣,控制飼養密度,雞舍和舍內用具經常消毒,保持飼料飲水衛生,選擇對本菌敏感藥物混入飼料或飲水進行藥物預防。對出殼1-3日齡是的雛雞,可按萬分之五的量飲用泰樂菌素,在接種疫苗、轉群、寒冷等應激因素影響時再飲用1天。也可在出殼后1天按每只雞2000u鏈霉素滴鼻。在新城疫疫苗滴鼻時按每只雞2000u鏈霉素同時滴入。
7.3另外,免疫抑制病的發生,如法氏囊、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生癥等疾病以及飼喂霉變飼料均可降低雞群抵抗力,也可誘使本病的發生。
(作者單位:115005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動物衛生監督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