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在的教學中,越來越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以機械設計和機械的各零部件平面結構為主的課程。在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一般是教師對著課本上進行有關定義或者零部件的剖面圖講解。由于課時有限,所以上課的時候講解的內容也比較多,跟學生之間互動的時間也比較少。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在現在的教學中,要能夠轉變教學觀念,合理設計教學,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高效
高效課堂教學指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之內,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有關知識、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中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中,要能夠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并沒有讓學生更好地學會運用這些相關的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現在的教學中,作為一名《機械設計基礎》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
一、 合理設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能夠設計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中職院校的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比較弱,所以很多學生在課堂的教學中比較難融入到課堂。所以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特征,將課堂的開頭設計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機械設計基礎》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模糊的概念,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準備一些零部件,讓學生猜一猜,如連桿、凸輪、輪系零部件,這些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自己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這些零部件,但是我們明白它們工作的原理以及這些零部件的具體的構造嗎?我們學習了這些內容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是如何能夠推動一個比較大的機器工作的。例如,我們生活中的汽車等等?!睂W生對這些零部件或許不是太了解,但是汽車這些大型的機械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隨著多媒體教學在學校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在中職的教學中,很多教師也開始運用多媒體教學。在《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有關零件的剖面圖和應用進行直觀的展示,讓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這些零部件的用途以及其各種狀態,再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例如,在《平面連桿機構的類型和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平面連桿機構的剖面圖以及其用途,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出平面連桿機構的結構,并且讓學生能夠明白在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面連桿機構,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平面連桿機構的剖面構成包括哪幾個部分?平面連桿機構一般是運用到什么樣的大型機械中?一般會在哪些方面出現問題?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入手進行維修?這一系列的問題既是考查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該零件。等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展示平面連桿機構的多方面的應用以及在遇到問題時的維修,讓學生能夠明白他們學習的知識是有用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拓展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三、 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互相合作
當學生明白一些基礎知識之后,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合作討論有關的知識和有關零部件的運用。教師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輔導。學生對于這些知識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訓的實驗室,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有關零部件的問題鑒定,并跟自己的組員討論,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最后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指定小組的成員敘述自己的解決方法,也要能夠說出他們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他組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也可以解答其他組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信息,也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的表現,也要能夠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給予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明白自己組的觀點的不足,并能夠根據教師的意見進行改進,提高自己學習知識的能力。
四、 引導學生應用,深化學生的知識
在學生了解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技能和相關的解決方法之后。教師要能夠帶領學生去有關的實訓基地進行實地的演練,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例如,在學習了平面連桿機構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有關的機器制造廠或者是修理車間,讓學生們參觀自己以后要面臨的工作環境,也讓學生參觀其他工人在工作的時候的狀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可以讓學生跟著有關方面的工人進行相關的操作,在工人的指導下,學生會親自感受到什么平面連桿機構,在其工作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問題,通常情況下,這些問題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也深化了學生的知識,將課堂拓展到了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身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態度,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自己之后的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和社會觀,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工作態度。所以,在中職的教學中,課堂上的知識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并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所以教師要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課堂,帶領學生去一些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有關零部件的維修技巧。
總之,在《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工作態度。
參考文獻:
[1]陳晨霞.小組學習法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5,(17):98.
[2]衛燕萍.對口單招“機械基礎”有效教學策略[J].教師,2014,(32):67.
作者簡介:
馮石,遼寧省調兵山市,遼寧省調兵山市調兵山市職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