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資金和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農村生活空間日漸狹小,無論是生活還是教育都陷入新的困境。由于成年人的出走,衍生出大量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困擾社會發展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既有復雜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有兒童自身的問題,只有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解決這一部分孩子的未來,保證社會的穩定性,為祖國的未來不斷輸送人才。
關鍵詞:留守兒童;現狀分析;教育方式;家校互動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離不開個體能動性的發揮,只有在教育中充分開掘學生的潛能與個性,才能在時代發展中發揮人才力量帶來的優勢。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教育發展需要攻克的難題,在現今的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自我發現與自我探索,對于留守兒童亦是如此,我們要在堅守教育初心的同時,利用科學的方式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讓他們獲得更加明朗的未來。
一、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持續走俏,涌現出大量的“農民工”,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并為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自身力量,可是戶籍制度的限制讓農民工子弟無法進入城市學校就讀,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自2002年起,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入大家的視野,并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社會現象。隨著勞動力的流逝,農村經濟陷入頹勢,以至于波及教育的發展,教育資金短缺、基礎設施不完善成為農村學校發展的劣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師的流失,教學質量直線下滑。由于青壯年外出務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成為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嚴峻問題,老一輩人對孩子的溺愛,加之教育理念的落后,讓家庭教育趨近于零。家庭教育賦予孩子的是德行的培養,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孩子幼年時期施以重力能夠幫助他們獲得長足的發展,但是留守兒童缺乏的恰恰是這些重要的因素;此外,學校管理的失誤也加劇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不同于那些有父母陪同的孩子,留守兒童在心靈上更加脆弱,對待問題甚至有些偏激,部分學校希望利用相同的方式來管理孩子是不可取的,要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來幫助留守兒童的成長。
二、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原則
(一) 系統性原則
想要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教育工作就要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準則,提高教育水平,加大教育力度,讓農村留守兒童在獲得平等機會的基礎上,提高人生的質量。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探討了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其中社會發展是主要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要具備系統性,不能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明確地了解留守兒童問題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改變,為此,要做好長遠的打算,在培養目標和方案上都做好相應的計劃。
(二) 互助性原則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撐,留守兒童的問題就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為了補足這一短板,農村學校在發展教育的時候可以采用互助性原則,也就是建立生活學習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讓學生身心獲得健康的發展。
三、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
(一) 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
各階段的學生都會出現成長上的困惑,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更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只重視成績和日常表現,更要將學生的心理作為守護的重要陣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強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生物心理學表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抑郁、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心胸狹窄、人際關系緊張等方面。為此我們要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借助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的心理獲得健康的成長。一旦發現留守兒童出現問題,要及時做好情緒上的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感到被尊重,并能夠認識自身的問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 做好師生、生生間的幫扶工作
合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同時也是一種解決學生生活問題的方式,因此,農村學??梢越柚献骰ブ男问綆椭鷮W生有所提高。要求學生在發揮主動性的同時,能夠做好與同學的互助合作,這既是個體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合作能力的體現。團隊需要學生具備生活能力,同時也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特長,比如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可以說是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一個團隊中的成員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在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 豐富教育內容,做好品德教育
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保證學習開展的重要依托,同時也是學生改掉自身不足,促進能力發展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發揮自身的才智,教師需要借助多種方式進行有效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體現在知識上,更體現在德行的塑造和行為的約束上,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既要教學生知識還有教學生做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設計出幾套方案,預設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設計好解決的方法。農村自然條件優越,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室外教學和活動教學的形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借助自然的方式既符合學生渴望自由的心理特點,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情感體驗,消除叛逆心理。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管教,在行為上常常會有所偏差,難以自控,因此要做好情感教育工作,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而不是一味指責。
四、 結語
學生的發展決定祖國的未來,農村留守兒童是時代變遷的產物,也是教育的難題,物質條件的匱乏和精神世界的缺失讓他們在成長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勢,作為教育者不能忽視留守兒童問題,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幫助留守兒童發展的道路,讓更多的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為祖國未來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嚴運樓,汪青松,邢遠閣,等.農村留守兒童網格化治理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7(1):148-151.
[2] 張軍,王進文.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基于關系為本的實務視角[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6,18(5):70-75.
[3] 馬麗亞.農村留守兒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7(1):70-76.
[4] 段成榮,賴妙華,秦敏,等.21世紀以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變動趨勢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7(6):52-60.
[5] 陳曙,王京瓊.體育參與對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干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9):93-100.
作者簡介:
韋學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保鄉作歡小學。endprint